New York Times, 8/15/2011, "Google to Buy Motorola Mobility"
Motorola 上星期收盤價 $24.47,Google 用每股 $40 收購。
這對 Android 陣營來說應該是正面的消息。在 Apple 和 Microsoft 聯手夾擊的情況下,Android 陣營最近並不好過。HTC 才剛剛在 ITC 打了一場敗仗,Samsung 的平板電腦則在 EU 被禁止發售。從 Apple 和 Microsoft 的角度來看,一個目前居龍頭地位的打算把看起來對自己比較有威脅的老二幹掉,另外一個是老三希望快速上位(這裡的排行跟銷售額和手機市佔不直接相關,只是這幾家廠商目前的影響力而已)。Google 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一直沒有做出什麼像樣的反擊。
這個 Motorola 購併案和稍早 Google 跟 IBM 買的一堆專利的主要目的應該都是在接下來的專利戰中取得一些有利的籌碼。最後會有什麼影響我沒有辦法推測,因為這些專利內容太過龐雜,別說我無法取得詳細資料,就算都拿到手也沒有辦法解讀。假設 Google 真的沒有把錢丟到水裡去而是取得了一些對未來談判有用的專利,那麼接下來對 Android 陣營其他的廠商應該是好消息。
不要因為 Google 買了 Motorola 而認為這對 HTC 或 Samsung 是利空。Google 仍然打算維持 Android 平台目前的運作模式。從 Google 先後和 HTC 及 Samsung 訂製自己的 Nexus 手機的經驗來看,他們並沒有經營手機銷售的能耐,Google 自己也應該知道這一點。將來 Nexus 再下面幾代的手機大概會由 Motorola 來出,不過這對於 Samsung 來講不是大事。HTC 丟掉了這個生意給 Samsung 之後對他們來講一點也沒有影響,Samsung 也不會有問題。
Nokia 的如意算盤可能敲的沒有那麼響了。他們下定決心要鹹魚翻身,不過採取的策略我有些疑慮。他們打算用低利搶市的方法把失去的市場從 Android 這邊搶回來,不過這對 Windows Phone 的名聲和自己的利潤都不是什麼好事。如果 Android 陣營可以藉這個收購案站穩腳跟,Nokia 就算要削價也不見得能討到好處。HTC 到目前還沒有玩這招,不過他們幾年前曾經動過這個念頭,推低價機回擊應該不難。Samsung 這些韓國廠商跟台灣廠商比起 cost down 來也不會遜色。市佔不是一切,Apple 很清楚的把這件事教給大家。沒有錯,他們在 iPad 或者說平板電腦這個市場上擁有絕對多數的市佔,不過在智慧型手機上他們還是以利潤為優先。The Economist 最近有一篇文章拆解了 iPhone 的成本和利潤歸屬,讓人不禁佩服 Tim Cook 的本事。大家都知道 Steve Jobs 和 Apple 裡面的工程師及設計人員的創意,但是 Tim Cook 的成本管理確保了 iPad 完全無法挑戰的地位,在 iPhone 這一頭也不會有人敢跟他們打價格戰。Nokia 能用來打價格戰的機器應該跟 iPhone 有很大的市場區隔,但若是 iPhone 受到了威脅而打算降價攻擊,Nokia 應該是無法應付的。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了 Google CEO Larry Page 的談話,他提到專利是這個收購案的關鍵,也提到他們會維持 Android 作為開放平台的做法,不會試圖將 HTC 和 Samsung 這些夥伴推出這個市場。我相信他的說法,因為 Google 本身加上 Motorola 仍不足以對抗 Apple 和 Microsoft 的夾擊,更不要提 HTC 和 Samsung 要轉到 Microsoft 陣營也不是難事。HTC 現在就已經有 Windows Phone Mango 的手機了,如果他們被推出 Android 市場,絕對會轉向 Microsoft 懷抱而不會收一收把公司關了。
在吃了幾記悶棍之後,Google 終於高調出來還擊了。這個年輕的公司在打商業戰上跟 Apple 和 Microsoft 相比青澀許多,不過這個收購戰如果能讓他們得到什麼有利的武器,也許是個不錯的開始。最起碼他們這個動作等於是對 HTC 和 Samsung 的背書,告訴他們 Google 也會出來一起作戰。
在公司評價這一部份,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除了未來的現金流量外,有許多無形資產是很珍貴的。不過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會因不同的買家而異,Motorola 的專利可以提供 Google 目前在打專利戰時所需的子彈,所以 Google 願意用 63% 的溢價來收購。如果是賣給另外一家手機公司或想要做手機的公司,大概就不值那麼多了。
4 comments:
如果Google只是為了專利
一波大裁員是免不了的
不過蘋果交給大家的一件事
除了利潤優先之外
還有軟硬體整合能力對裝置體驗的關鍵地位
你知道iPad(含2)記憶體只有512ram嗎?
在Android陣營聽來有如神話的10小時電池續航力怎麼來的?
還有mac筆電續航力保證7小時起跳?
Win7筆電用戶都知道
所有廠商都在稿自己的電源管理(除了Win7內建以外)
但只要簡單想一想
依附平台之上的軟體改造,
怎麼想都不可能有原生系統自訂效率高
現階段看來
Google或許只是為了專利
畢竟Google的商業模式是廣告
軟硬體整合甚至裝置體驗只是其次而已
他們要得只是用戶數量
但我想說的是
拿下摩托羅拉後,
Google確實已經轉換具備以裝置體驗為優先的軟硬體整合實力的製造商了
就看Google的策略是否會發生根本轉變
不是說一定會發生
但畢竟是個probability
To Hattivatiit,
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個人認為你的推論跟目前的形勢並不符合。
首先是接下來應該不會有大裁員的動作,不過那並不表示 Google 不是為了專利。
Google 並沒有在 Android 上面留一手,但是看看現在 Motorola 的市佔是多少?購併了之後他們就會忽然飛上天嗎?軟硬體整合做起來比說起來要難,不同部門之間的整合和配合不是簡單事情,更不要提其中的一個部門是新購併進來的,跟原先的公司文化不合。
Google 的短期目標是專利,這有可能可以幫他們取得跟 Apple 和 Microsoft 平起平坐的談判地位而不是一路挨打。長期來講他們會怎麼使用 Motorola 恐怕還要看接下來的情況,就算是 Page 應該也還沒有打算在現在就做決定。現階段他們的打算是把 Moto 當作一家獨立的公司來操作,將來如果獲利合理,Google 會把它留著,如果獲利不如其他部門,才會有轉手賣掉甚至收掉的打算。
Apple 可以成功的商業模式未必所有人都可以模仿。更別提他們目前的成功並不表示他們的做法就一定是對的。在 90 年代的時候我們也曾經看過一些對於 Apple 電腦部門的批評,說得剛好是跟現在相反的論調。那時候大家說 Apple 的系統封閉,所以讓 Microsoft 把市場給搶走,事實上 Apple 後來也差點撐不下去。Steve Jobs 的創意也不是所向無敵,NeXT 的系統超越時代甚多,但是下場如何?
軟硬體整合有優點,但是 Android 開放平台也有他的優勢。藉著這個方式,他們可以吸引到許多合作夥伴,能夠照顧到許多小眾的需求。我不認為 Google 會放棄目前已經成功的模式,冒險押注在自己缺乏經驗的硬體這一端,賭他們可以順利將軟硬體整合。就算可以整合好了,他們的表現能比現在這樣多管齊下好嗎?
昨天 Google 表示下一代的 Nexus 未必會給 Moto 來作,而是如現在一樣由廠商來競標。這話是說給 Samsung 聽,同時也發出清楚的訊息給 HTC, LG, Sony Ericsson 等廠商看,讓大家知道 Google 目前並沒有打算模仿 Apple 的模式。Microsoft 也很明確的表態說 Windows Phone 是最民主的平台。如果 Google 有很明確的要走上 Apple 的路的意圖,Microsoft 會很迅速的搶這些合作廠商。不是所有的公司在設計、軟體、硬體這些部門都能像 Apple 一樣達到不錯的均衡。Microsoft 就做不到,他們的設計部門講話沒什麼份量,我猜 Moto 在 Google 裡面未來的地位恐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我對 Nokia 的看法還有待時間來檢驗,我自己也沒有很大的把握。不過對於 Google 的打算以及此事件對於 HTC 和 Samsung 的影響,我仍然維持昨天晚上的看法。
企業購併看多了,像 Google 和 Motorola 這樣公司文化差距這麼大的購併案最後順利整合的機率其實並不會很大。
歷經分拆的moto mobility目前能查到有轉移專利權人約300項, 其他實際擁有但專利權人非moto mobility需要查明整理,
(無法修改只好重新post, 根據財報約24500項)
https://materials.proxyvote.com/Approved/620097/20110311/AR_82265/HTML2/motorola_mobility-ar2010_0018.htm
且合併後google在android無法置身事外, 也是直接的涉入了製造/營利的行為,侵權與訴訟結構應會有大幅改變?
/路人亂入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