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3, 2012

Playing Chicken in Cliff Talks? Not Really

WSJ, 12/21/2012, "How 'Cliff' Talks Hit the Wall", By PATRICK O'CONNOR and PETER NICHOLAS

期限是年底,美國兩黨必須要通過縮減預算赤字措施的法案 。如果到了年底還沒有結論,那麼Bush 政權開始的減稅方案(Obama 政權在 2010 年該法案到期時將其延長兩年)將會結束,同時還會伴隨著大幅度的支出縮減。從 Keynesian 學派的角度來看,這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糟的財政措施。不管政府支出縮減或是加稅都會讓產出減少、失業增加。

縮減政府支出對於 neoclassical economics 不是那麼糟的事情,不過像這樣無序的縮減仍然不為人樂見。在加稅這一部份,不只是所得稅,payroll tax 對於雇主雇用新員工及留住舊員工的誘因影響可能更大一些。今年年底以前如果沒有達成協議,這些都會消失。

簡單的說,不管在經濟議題上持什麼樣的立場,沒有人希望看到美國經濟掉落 fiscal cliff。如果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新的衰退應該距離不遠。

眾議院共和黨籍的 speaker John Boenher (R. Ohio) 跟 Obama 之間沒有達成協議的理由一方面來自於 Boenher 缺乏領導力,另外一方面也來自於 Obama 態度強硬完全不願意讓步。上星期四晚上共和黨黨團內部本來要投票決定 Boenher 的方案,但是由於他無法得到足夠的黨內支持,最後投票落得取消的下場。Obama 這邊則說如果無法達成協議的話,他將利用就職演說和國情咨文時向全美國及世界說這是共和黨的錯!Ouch!

在總統大選之後,我曾經看到一篇 Wall Street Journal 的分析說目前的優勢在總統這邊,理由很簡單,他這輩子不用再選舉了。如果共和黨有個強而有力的領導中心,不但能夠整合黨內意見,也能在民眾間引起共鳴的話,總統還有讓步的些許可能。以現在的情況來說,GOP 雖然不像 2008 總統大選戰敗後低迷,但是在國會裡缺乏領導能力的情況是完全一樣的。

現在要說這是 "playing chicken" 可能太抬舉 GOP 了。目前的情況是 Obama 完全佔上風,文章裡提到一段雙方的協商過程:
At one point, according to notes taken by a participant, Mr. Boehner told the president, "I put $800 billion [in tax revenue] on the table. What do I get for that?"

"You get nothing," the president said. "I get that for free."
Ouch again!

談判的起始點可以從  11/29 的 Obama 開價開始看。
It included a request for $1.6 trillion in additional tax revenue over 10 years, a permanent increase in the debt ceiling and money for road projects and other year-end priorities. In return it offered spending cuts of $400 billion—25 cents for each dollar in new revenue.
 共和黨內部目前對於調升有錢人的稅率這一部份態度已經鬆動。這對於長期經濟發展並不見得有利,可是在當下的經濟情況,只有他們還能夠多繳一些稅。這是現實,大家不得不低頭。總統要求對於年收入超過 $250,000 以上的家戶提高稅率,而且從明年開始而不是如共和黨提議的從 2013 年開始。共和黨這邊是希望針對 $1,000,000 以上的家戶提高稅率。對於共和黨要求針對 medicare 以及其他 entitlement 支出的縮減,白宮這邊給的幅度則遠低於共和黨的要求。共和黨這邊的要求是增一塊錢的稅同時也要減一塊錢的支出,這兩邊要等量的雙管齊下來縮減赤字。

在這個月中的會談中,Obama 願意考慮將稅收增加額度調整到十年增加 $1.2 trillion,較原先的 $1.6 trillion 大幅降低,但是在支出面上面完全不願意讓步。Mitt Romney 在選舉時甚至提出 tax revenue neutral 的政見 (不增稅,只調整稅收的結構),同時主張縮減所謂的 "entitlement" 並減少多項政府支出。共和黨現在是從一開始談判的時候就已經完全在 Obama 的牌桌上,拿總統發給他們的牌了。對於共和黨來講最好的情況大概只剩下通過一個小包裹法案,把問題延後一年引爆,然後用買來的這麼點時間繼續跟白宮協商。市場對於這樣的結果不會高興,特別是如果這個法案只是個一年的短期方案,明年以後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所以明年一月的市場表現不會好看。但是相較於真的掉落 fiscal cliff 來講,最起碼明年不至於幾乎確定陷入衰退。我並不反對在目前的情況下針對有錢人多收點稅,但是最好不要把提高稅率變成一個長期計畫。

Friday, December 7, 2012

Made in America?

WSJ, 12/6/2012, "Apple CEO Says Mac Production Coming to U.S.", By JESSICA E. LESSIN and JAMES R. HAGERTY

蘋果說要投資  $100M 在美國本土從事 Mac 電腦的製造。如果以為這是生產線從中國往美國回移的話,請先等一下再高興或難過(請依據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傾向決定要採取哪一種情緒)。

如同文中引述的分析師所言,這只是個試驗。

"It is almost like a trial," says Carolina Milanesi, an analyst at tech research firm Gartner Inc. "If it works it works, and if it doesn't work they can say they tried it."

這個「試驗」更重要的目的是政治公關。 一方面中國這邊富士康工廠的人權問題在過去幾年受到許多人權組織的關切,另外一方面美國政府對於降低失業率以及提高各種稅賦也給了蘋果很大的壓力。在 Obama 當選之後,民主黨政府幾乎是絞盡腦汁要從各個可以弄錢的地方找到錢,以試圖在平衡預算的談判上得到一些籌碼。像蘋果這種大部分生產以及利潤來自海外的公司,就成了明顯的目標。一方面他們賺的錢多,多課點稅也不用擔心他們會倒閉,另外一方面他們的工廠都在海外,創造的本土就業機會以公司規模來講實在微不足道,也沒有工會會來抗議。多課些稅也不怕他們跑掉,因為也沒多少可以再跑了。

蘋果在九月底公佈的年報上揭露他們手上的現金及約當現金有 $10.7B,他們去年的 net income 是 $41.7B。$100M? 不用數學天才也知道這筆錢在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上是微不足道的,更別提他們要移回美國本土的是 Macs。根據 Q3 2012 的報告,iPhone 的銷售額達到 $16B,iPad 是 $9B,而電腦部份只有 $5B (資料來源:Mac Life Jan 2013, P.46)。大家都知道 iPhone 和 iPad 的 profit margin 也都比 Macs 高。等他們要移 iPhone 或 iPad 回美國本土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