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4, 2012

Left/Right

上一篇文章後面的評論帶出來一些經濟和政治立場的定義的問題。在 Facebook 裡面個人 Profile 的 Philosophy 裡面有一項 "Political Views",我寫的是 "I don't subscribe to labels." 我當然有立場,但是這些立場不是那麼容易找到適當的簡單敘述。

舉個簡單的例子,最近看到清大姚人多老師對於民進黨未來發展方向的期許。這是他在一年多前的演講,不過最近民進黨於大選敗選之後在網路上有很多人在轉載。其中有一段話特別吸引我的注意:
以前有人「誤會」民進黨是個左派政黨,跟工人、農民站在一起。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其實是一個徹底的右派政黨!兩千年以前黨內曾經想把他調成中間偏左的政 黨,但兩千年後阿扁跟財團走更近,就不可能了。但我們目前正在往左走、而且我認為,一定要往左走。
姚是社會學學者,這個領域裡面左派論述佔據的份量很重。我不認識姚,不過我猜從社會學者的眼中看來,台灣兩大政黨都是右派政黨。

我們不談民進黨或國民黨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如果問經濟學家台灣的兩個主要政黨是左是右,我不敢打包票所有的人看法都一致,不過只要關心政治議題的經濟學家,大概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台灣根本沒有右派政黨,全部都是左派政黨。

看到一個台灣在兩個學科之間可以各自表述成這個樣子,大概就不難理解我為什麼會說 "I don't subscribe to labels" 了。如果要說明我自己的立場,還不如舉一些實際的例子和比較清楚的看法,直接戴左跟右的帽子怎麼戴都戴不安穩。在不同學門之間看法歧異這麼大的緣故有一部份原因是焦點不同。姚在演講說陳前總統的執政團隊跟財團走的很近,所以把他歸類於右派政黨。當然,在這種定義之下國民黨也是右派政黨。經濟學不會這樣看。我們當然也看政客對待工會的態度,並且把這個放在左右的量尺上。一般來說越傾向工會在光譜上越左。不過以我自己來講,我可能把福利政策對於政府在左右光譜上的位置的影響看得更重。選舉剛過,大家應該記憶猶新。民進黨往往領先提出福利政策之後,國民黨不要多久就跟上,不加碼就很客氣了。像老農年金這種一開始只加一點點,後來在壓力之下才跟上民進黨開價的例子少之又少。

話又說回來,福利政策對於社會學來講也是很重要的領域,姚在這個演講中評論左右時對這一塊稍過輕描淡寫。我不知道如果把這一部份一起放進來以後,他對於國內政黨左右的評價是否會有改變?除了福利政策之外,政府對於市場的管制也是經濟學家看左右很重要的一環,也許有很多人會認為是最重要的一環,最起碼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不管國民黨或是民進黨執政,總是可以藉著各種理由管制市場。從石油價格、水、電國營,一直到電信業、有線電視系統業的執照管制,再到金融市場上面各種機構與制度的限制。如果把標準再放低一些,我們還會看到很多租稅減免、優惠對於市場的影響。我參與的校外活動有限,不過每次跟金融業者接觸,總會聽到一些政府管這管那,管到我都不知道幹嘛還要在學校裡教財務的奇奇怪怪的管制措施。就憑這些國營事業和市場干預的程度,我不認為台灣有任何政黨夠格稱為右派政黨。

台灣總統大選剛過,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又開始變得有趣了。Newt Gingrich 在 South Carolina 贏得該州初選,給原先看來佔優勢的 Mitt Romney 很大的打擊。如果能夠更深刻的了解什麼是保守派的定義,對於共和黨會有比較清楚的了解。

我對共和黨主流意見的社會價值觀常常很感冒,譬如說他們反對墮胎、反對同性戀等等,都跟我的基本理念相反。不過在經濟議題上面,我倒是常常發現自己的想法跟他們比較接近。不管在台灣或是在美國的一些媒體上面,共和黨常常被描寫為『為富人服務,照顧有錢人利益』的政黨。這種觀點其實並不正確,對於了解美國政黨政治沒有幫助。從歐洲歷史來看,所謂右派政黨往往是擁護舊有社會階級的政黨,而左派較傾向於平等人權。最好的例子是法國大革命之後國會裡面的左右派政黨。在美國我們也的確看到共和黨是比較傾向於『傳統價值』的政黨,不過美國從來沒有形成過真正的貴族階級,所以他們的『傳統』跟宗教比較有關,跟歐洲的情況很不一樣。

簡單的歷史小考: Abraham Lincoln 是哪個政黨?

現代的時事考題: 美國並不富裕的農業州政黨傾向比較偏向哪一個黨?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相同的。

在經濟議題上,共和黨的傳統價值在於個人要為自己負責,同時反對政府的干預。前面一則文章的留言裡,我提到了苗栗大埔阿嬤農地被政府搶走的事件。苗栗縣政府,或者說該縣執政的國民黨的作為並不是右派政黨的作為。如果以美國政黨做例子,他們的作為是右派保守派政黨極力反對的。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保障人民持有武器以對抗不公不義的政府的權利,這是共和黨和右派團體極力支持的。過去每當校園槍擊案發生,我都覺得美國還留著這種憲法修正案是很鬼扯且落伍的事情。直到去年苗栗阿嬤的悲劇發生,我才真正了解這條憲法修正案的價值。如果台灣有這種憲法保障,阿嬤不會自殺,她會和一群支持她的年輕人帶著散彈槍守在大門口,看到苗栗縣政府派來的怪手就見一個打一個。這才是現代的右派保守政黨應該會支持的傳統價值觀。

在健保議題上,共和黨有許多人反對由國家主導健保,並不是就此否定窮人獲得保險的權力,而是反對政府限制人民選擇的自由。人民應該有參與保險或不參與保險的自由,參與保險也該有參與不同公司的不同計畫的自由。回想我們自己的情況,全民健保對於國民的健康的確有幫助,但是它也對國家的財政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民主黨的理想和共和黨的堅持都有他們的道理。由於雙方並不是在同一個角度上產生不同看法,而是由不同面向切入這個政策的制定和實行,使得這整件事情不能輕易的決定誰對誰錯。

早先曾經提到過 2008 年 Department of Treasury 和 Federal Reserve 所提出的 $700 bn 紓困計畫,也是說明兩黨立場很好的例子。如果共和黨是如同部份媒體所描述的為富人服務的政黨,對於這個被視為『圖利』Wall Street 銀行家的法案就不應該反對。事實上,這個法案第一次在眾議院被否決的主要原因就是共和黨多數議員反對,所以 George W. Bush 的 Treasury Secretary Hank Paulson 雖然得到了民主黨的 Nancy Pelosi 的支持 (Pelosi 該時擔任 House Speaker),但是仍然因為同黨的共和黨議員強力反對而功虧一簣。共和黨議員的反對原因在於反對政府介入,認為銀行家應該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反倒是民主黨的反對理由比較沒有那麼強的原則性,不少投反對票的人只是單純的反對政府拿錢去救他們討厭的 Wall Street 銀行家而已。

Mitt Romney 曾經從事過 private equity,這可能是他在最近一次初選落後的主要原因(Iowa 的第一場初選在更正錯誤後他也變成第二名,因此三個州的初選他只有一個拿到第一名)。他當年在 Bain Capital 的工作主要內容就是收購公司,然後重新整理後賣出。所謂『重新整理』可能是裁撤表現不佳的部門或人員,也可能只是更改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從 1980 年代開始 leveraged buyout (LBO) 風潮之後,類似這樣子的 private equity 蓬勃發展,造就了不少億萬富翁 (對於 LBO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 Barbarians at the Gate 這本書,相當精彩,內容談對 RJR Nabisco 這家煙草公司經營權的爭奪。這本書也有電影版本可以看)。共和黨的支持者對於經營傳統產業或傳統商業銀行所得到的財富這一類所謂的 old money 大概問題不大,但是像 private equity 這類掠奪性較強的新興產業,恐怕還是有些感冒。最近媒體上對於 Romney 的攻擊主要是針對他的 private equity 經歷這一部份,因此不要以為共和黨會自動接受有錢人。我猜債券交易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恐怕也討不了好。

談了這麼多,只是要說明左右不是一個那麼明顯兩元分立的觀念。我們有很多面向可以談左右,要把任何人或政黨簡單的二分只能是一種口號,沒有實質意義的。有許多人自己把自己的位置設定於左派或右派,然後把自己不喜歡的主張直接歸類到另外一邊去。但是這些人自己的立場往往也是可以甚至需要檢驗的。

如果對自己的立場不是很清楚,趁現在過年的時候可以試試 The Political Compass 所提供的這個測試。我不敢說它百分之百正確,特別是裡面有些問題對於台灣人來講可能並不那麼貼切,不過通常可以得到一個方向大致正確的結果。

13 comments:

Jun-deh said...

CCLu提到:
"我猜從社會學者的眼中看來,台灣兩大政黨都是右派政黨。.....關心政治議題的經濟學家,大概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台灣根本沒有右派政黨,全部都是左派政黨。"

我自己是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我的看法是, 台灣社會其實沒有這種左-右的社會分歧(social cleavage), 或者說, 台灣的社會分歧並不是沿著這條線在切, 所以把這個概念拿來台灣應用並不適合. 當然台灣不是沒有農民和勞工階級, 也不是沒有工黨和綠黨, 只不過, 一般民眾並不會去用左-右的光譜去評量政黨在社會和經濟議題上的立場, 甚至有許多的民眾根本不清楚左派和右派的立場分別是什麼以及差別在哪裡. 因此, 對我來說, 我不覺得在台灣有區分左派政黨和右派政黨的必要性~~

CCLu said...

其實只要有選舉,就會有『畫線』的需要。台灣一直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分野都還是在統獨這個議題上打轉,左右通常不是重點。

有些人認為統獨這個議題就算不真正解決,重要性也會逐漸降低。甚至在選舉上有些人希望另闢新戰場,因為統獨之爭已經漸入僵局,不太容易開疆擴土了。左右是個很容易想到的議題,這在其他民主國家的政治經驗裡是很重要的一環。

我沒有在這裡替政黨的未來發展做計畫的打算。如果要我來猜測,我不認為左右能夠在台灣的未來形成重要的區別。由於我們沒有保守派政黨的傳統,所以沒有人會堅持保守的意識形態。民進黨如果要走左翼路線,在福利政策這一部份國民黨會跟上;在市場管制這部份兩黨都一樣;在工會這一頭國民黨也許不會跟的那麼緊,但是在全球化的分工體系下工會其實不是那麼容易在政治上得分的項目。現在已經不是五十、六十年代了,要走這條路晚了半個世紀。

簡單的說,我反對姚人多老師對於民進黨路線的建議,因為我認為那是無用的路線。要形成一個明確的路線就必須要跟對手產生明顯的區隔,但是在台灣這並不容易做到。不過這不是我主要想在這裡談的東西,所以點到為止即可。

現在在這裡談左右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接下來幾個月除了歐洲債券這個老故事外大概就是共和黨初選。釐清一些觀念對於接下來的討論比較容易進行。

楊大寶 said...

I read a part of "Barbarians at the Gate" and I have to say I find it unnecessary redundant.

It is way too long and it went to a lot of petty details. It spent a lot of paragraphs in describing Ross Johnson's personality, celebrity friends and his crew...etc. Which most of them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verall narrative.

And the authors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Johnson's material life(actually it is very common in business books), so the readers know his table is made of mahogany, what kind of personal service that you can enjoy on a chartered airplane...etc. Unnecessary. I think it was done to vilified the protagonist. Also, it made the mistake of "get into" a person too much(another common bad habit among reporters).

I guess the authors can streamline the narration, don't try to "get into" any one too much, and stay objective. 600+ pages is just way too long.

Sepp said...

閱讀The Pinstriped Morningside Heights與Forecast Error好幾年了,可以請問您的Facebook帳號嗎?謝謝!

Islaballena said...

如果以國民黨在台灣的歷史來說, 他們早期的做法應該很像二戰後的法國(或者是主要的歐洲國家) 大量的政府雇用, 大量的國營組織, 對於農業產品的進口有基本的阻擋. 這些經濟政策基本上都是社會主義做法. 而民進黨在國營事業私有化, 銀行業deregulation的路程上, 做法反而比較像右派政黨, 希望降低政府(公部門)的介入. 就算是在處理國內金融危機的時候, 也主要是希望民間銀行主動整併, 不太透過公有行庫進行介入. 這些都比較像是保守的做法.

如同您提到的, 左右在台灣應該很難與對手作出明顯的區隔. 民眾一般來說也沒有這樣顯著的認知. 台灣的政黨應該就是繼續這樣隊打求成長(?)

講到健保. 我曾經跟一位麻醉科的主任醫師談過. 他說, 沒有各項選擇的全民健保其實讓台灣的醫藥環境倒退很多.讓人民在藥上沒有選項. 他說在過去公保, 勞保, 農保各項分開的狀況下, 他們可以用公保(較高的給付率)弄到比較好的藥, 省下來在適合的狀況下給勞保或農保的人用. 其實整體社會的醫藥環境會更好. 現在反而沒有用藥選擇, 讓他們再需要用到好藥的時候反而束手無策.

YMMN said...

To 楊大寶
In case you don't know,Barbarian at the gate有拍成電影,片尾有說KKR買貴了;不過,都是債務融資,或是OPM(Other People's Money),而KKR現在也還存在,應該是沒有買貴的問題,而是賺多賺少。

CCLu said...

To Sepp,

抱歉,我的 Facebook 只是跟老同學或老朋友連絡的工具而已。

To Ivan,

民進黨的那些政策是來自於早年對抗國民黨的政經結構的產物。澄社在 1989 年出過一本『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作者包括陳師孟、張清溪、林忠正、施俊吉、朱敬一以及劉錦添六位老師。市場化、民營化、自由化是當時他們認為打破國民黨黨國不分的政經體制最好的辦法,這點我贊成。1989 年離民進黨第一次執政還遠的很,更別提當時根本也沒有人能想到會在 2000 年就執政,唯有引進市場的力量才能夠改變現況。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市場自由化就算不具有任何政治目的,就單純的從提升經濟效率來看也是好的。民進黨執政後受到這些經濟學家以及他們的思考的影響仍然不小。

健保用藥的問題我也聽過,不過我傾向於將這個視為特例。整體來看,國民的平均壽命是在延長中,這個應該歸功於健保。畢竟在最近十幾年中,國民的營養改變應該只是邊際性的,充其量高污染的產業比十幾年前少了些(這裡要謝謝中國),比較注意環境保護了。

全民健保成本增加有一部份是正面效果的後遺症。前一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談到 Alzheimer's disease 發病的機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如果國民平均壽命增加,得到 Alzheimer's disease 的比例就會因而增加。我相信除了這個以外,應該還有其他的疾病有類似的效果。前一陣子看到一個講埃及第四王朝的故事,說當時(四千多年以前)的埃及人平均壽命是三十五歲,那個時候大概就沒有人得到 Alzheimer's disease,恐怕很多老年病都還來不及發展就結束了。我的猜測是早先甚至現在對於健保費用的支出都低估了。我們只能使用過去的資料,但是過去的資料所面對的人口結構和預期壽命都與現在不同,在可見的未來健保還是會入不敷出。

YMMN said...

About the quiz, Lincoln was a republican.

CCLu said...

Yes, this is an interesting part of U.S. history.

African American historically favored Republican Party since Lincoln time and KKK were mostly white Democrats in the south.

President Roosevelt's New Deal gave economic relief to minorities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supported by JFK and Johnson totally changed the landscape.

Given enough time, a lot of things can change.

Mobi said...

以現階段來說台灣沒有左右之分(至少以米國標準來看台灣兩黨都是左),以後或許也不重要。但如果能出現一個傾向右派主張的總統候選人,無論所屬政黨我會投他一票,因為嚴格來說台灣還未出現過這樣的總統候選人。

舉例來說,私校教育能不能在法制上鬆綁?這無法成為議題,因為如果有候選人提出,一定會被對手攻擊成讓學生付更多學費,所以沒有人敢提,台灣已經被政府保護(管制)慣壞了。

CCLu said...

我的猜測是台灣最好的情況是出現像 Bill Clinton 或是 Tony Blair 這樣的候選人。

我當然不是說個人魅力,這兩個人雖然都有不少負面評價,可是在他們登上舞台中心的時候,這兩個都是廿年甚至卅年一見的政客。這樣說是否還低估他們了?由於 Ronald Reagan 是 1981-1989 的總統,這樣說 Clinton 是廿年一見也許不離譜,我們還不知道 2016 或 2020 會出來什麼樣的角色。至於 Tony Blair,大概英國要再看到這種政客需要更好的運氣。台灣最近兩個總統對於選民的吸引力也許勉強有那種水準,不過兩個人都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願景;知識和願景這兩樣東西李是有,不過他缺少一些專業政客的特別技能。人大概是老了以後,只要腦袋還清楚就能夠『從心所欲不踰矩』。李當年的跳躍式思考也被當時唸大學時候的我們這一群小毛頭罵到不行,現在反而大家都還蠻尊敬他的。

能夠堅持一些左派政黨的理想,並且尊重右派理念並落實到政策上,大概是我們在台灣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結果了。台灣選民太依賴政府來解決問題,這使得台灣很難出現一個右派政黨,只能看哪一個黨比較尊重市場和政府預算平衡。

Mobi said...

台灣的市場在國外,除非政府決定開放自己市場,否則沒有什麼好尊重的,頂多是那家大企業或銀行快倒時政府救與不救而已;不過看看兩年前的DRAM crisis,政府大概也救不了。至於政府預算平衡,我想五年之內這很可能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Eric said...

我覺得說共和黨爲右派是太擡舉共和黨了。
他們的很多主張或行爲都是爲了選票而非古典自由主義:
1.強調個人自由及自由競爭卻反對完全開放移民,擋住外來的競爭。
2.自Newt Gingrich以來拉攏教會,我想其實是爲了選票。我幾乎每週都上教會的體驗,其實教會是非常具社會主義色彩的。爲了教會的選票不惜將教會想要的納入政見中。


這麼說並不是我覺得民主黨比較好(我還蠻反對補助“不想”工作的失業,或搞太多社會福利),而是共和黨明明就不右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