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2, 2011

Some Bedtime Reading Part I

最近在找一些比較休閒的財務類書籍可以讓大學生參考,其實這裡面大部分的書我自己也看得很高興,所以研究所的學生應該也適合。

1. 次級房貸所引起的金融風暴:

A. Michael Lewis, 2010, 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W. W. Norton & Company

Michael Lewis 是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他的暢銷書 Moneyball 剛搬上大螢幕,昨天看 Yankees 和 Angels 比賽時還看到球場上有這部電影的廣告。男主角是 Brad Pitt,想來不管電影好不好看,製作大概是玩真的。棒球不是 Lewis 的專長,可以看得出他對於棒球數據的精神並沒有很好的掌握住。不過債券是他的本行,他的第一本暢銷書 Liar's Poker (將來會介紹)談得是他在 Salomon Brothers 這個 1980 年代紅極一時的投資銀行工作的情形。

Lewis 的長處是說故事。要了解整個次級房貸事件及其後的金融風暴從這本書來看可能不易窺見全豹,但是從他的筆下大概可以了解市場上面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從市場上面一些大家熟悉的名字以及一些大部分人沒有聽過的參與者,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這個事件造成了這麼大的影響。Michael Lewis 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是怎麼用簡單的例子說明複雜的事件。舉例來說,要完整說明 CDO 的各個 tranche 是怎麼一回事可能得動用到數學,但是這樣子能看懂的人就有限。Lewis 拿洪水來時房子受損做比喻就相當傳神 (P.7)。

這本書有中文譯本,我沒有看過,不過據朋友的說法算是堪讀,但是為了譯文的流暢損失掉了一些 Lewis 比較深刻的細節描述。一般市面上的翻譯書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算是很好了,所以可以考慮。不過如果能夠的話,我還是推薦看 Lewis 的原文,他在十月還會出一本新書繼續談這一次的金融風暴,不過範圍會擴大到世界其他地區,也許正好和目前歐債問題可以搭上線。。

B. John Lanscaster, 2010, Whoops! Why Everyone Owes Everyone and No One Can Pay, Simon & Schuster.

這本書適合大一或大二的學生。對於主修財務的高年級學生或是經濟系修過一些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課程的學生,我並不推薦這本書。我在看第一章的時候,大概看完一半就覺得不耐煩,因為這本書解釋一些基礎知識解釋的太詳細了。看完第一章我就放棄細讀的打算,看完兩章以後就隨便翻翻了。話雖然這樣說,對於還在修初會甚或財務管理的大學一、二年級學生來講這本書還是蠻不錯的。等到你看這本書覺得不耐煩的時候,也差不多是真的初窺門徑了。

這本書也有中文翻譯,書名是『大債時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債務危機的書』,由早安財經出版。這個翻譯翻的不錯,還算是忠於原著,只是編輯加了很多小標,而且許多標題下的其實不怎麼樣。我大概可以了解編輯在想什麼,因為原書的編輯工作做的不好,一整章從頭到尾沒有什麼段落感,在閱讀上並不是那麼舒服。特別是像我這樣在第一次閱讀時讀得不耐煩卻又看不到段落時特別感到無法忍受。一般來講我不推薦看中文翻譯,不過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人,有些東西他的描述方式對看慣美式英文的人來講看起來有些彆扭,中文翻譯就失去了這個原味,反而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最起碼對我而言是這樣的。要了解金融風暴的 ABC,這本當作入門書還算是不錯。

C. Andrew Ross Sorkin, 2009, Too Big to Fail: The Inside Story of How Wall Street and Washington Fought to Save the Financial System---and Themselves, Viking Adult.

Sorkin 是 New York Times 的記者,也是他們的 Dealbook blog 創始者之一,看他的文章不知不覺也有十年了。這本書比前兩本厚的多,關照的內容比較偏向 Wall Street 大企業內部的細節以及華府和 New York Fed 是如何應對這次的危機。相較於 Michael Lewis 的書有不少篇幅從『小人物』出發 (Wall Street 的小人物,比起我們來還是超級富豪了),Sorkin 談得都是財經政界的大角色,有很多人我們一直到現在都還在電視上看到。看這本書的感覺有點像在看電影 Titanic。我們都知道哪家公司要倒,哪家公司存活下來,然後我們坐下來閱讀事情發生的經過。這就好像我們知道 Titanic 遲早會沈,但是我們的情緒還是跟著劇中人物的遭遇起伏。缺乏懸疑性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我們看三國演義還不是看得很高興?

了解一下在財務這個領域裡面曾經發生過的大事,對於我們了解財務的歷史有很大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學到一些教訓。我向來反對看名人傳記,因為我認為看成功的人的傳記並沒有什麼幫助。在銀河英雄傳說裡面楊威利元帥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把偉人或英雄的傳記交給小孩子們,是最為愚劣的事情,因為這就好像要善良的人們,去學習異常的人,這兩者其實是不同的。』

在財務市場裡面,或者廣義來說整個商業世界裡面,那些所謂成功人士的傳記也是一樣的。對於一些資歷尚淺就有傳記面世的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只是還沒有失敗而已,再給他們一些時間就可以看到他們藉以建築起高樓的方式正是讓樓垮下來的原因。這種傳記除了寫書的人賺錢外,看書的人是學不到多少東西的。像 Warren Buffett 和 Steve Jobs 這樣的人應該不會再有什麼意外了 (我本來想用『蓋棺論定』,不過這兩個人一個老,一個病,想想還是不要用這幾個字),不過他們也不是很好的學習對象。以 Buffett 最近跟 Bank of America 的 preferred stock 投資來看,這根本就是『因為我是 Warren Buffett,所以我搶了你你還要很高興的跟我說謝謝』。他老人家不是第一次做這個事情了,前幾年他也跟 Goldman Sachs 有類似的交易,不過 GS 很快的站穩腳跟,把這個部位給清掉了。即使是最近十來年最紅的投資銀行,也吃不消 Buffett 的『投資』。這還不是唯一的前例,Buffett 在 1987 年出手救 Salomon Brothers 時也是類似的條款。他的 $700MM 投資到頭來回收了 $1.7BN,不過這是他跳下去自己擔任董事會主席才救回來的。廿年前他還有這個精神體力,BAC 如果出這麼大狀況他老人家是否還能親力親為就不知道了。這些是實際發生過的投資。在這次金融風暴正烈時,據說 Lehman Brothers 在倒閉前一段時間他們的 CEO Richard Fuld 也跟 Buffett 談過希望向 Berkshire Hathaway 募集資金。Buffett 曾經開出的條件據 Sorkin 說是

"preferred shares with a dividend of 9 percent and warrants to buy shares of Lehman at $40. Lehman's stock had closed at $37.87 that Friday."

看來是否熟悉?

至於 Steve Jobs 的成功在他退下 CEO 一職後可能已經沒有置疑的機會了,不過他也不是一個適合學習的對象。我在上課時跟學生提過怎麼樣做一個精彩的簡報,而什麼樣的簡報是失敗的。Steve Jobs 是正面的代表,負面代表是,呃,是 Bill Gates。話雖然是這麼說,不過 Steve Jobs 並不是容易學習的。最近我們就看到了 Facebook 的 Mark Zuckerberg 做了良好的示範。除此之外,Steve Jobs 不去探索顧客想要什麼,而由自己判斷給顧客什麼東西他們會喜歡這一點,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學的來的。Apple 的產品從好處說是以使用者的感受出發而非從技術面出發,這是一般認為他們的產品之所以成功的關鍵。事實上,這所謂的『使用者』其實是 Steve Jobs 心目中的顧客,他曾經公開說過他不買市調的帳。有多少人能做到他做到的事情?我相信絕大部份的 CEO 其實不行。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過下面這樣的經驗:我們喜歡某一本書、某種食物、電視節目、音樂等等,自己喜歡的不得了而且到處推薦給別人,但是別人並沒有這麼喜歡,最後市場上面反應其實也並不好。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 Steve Jobs 身上,那就有可能是一個失敗的產品接著一個失敗的產品,最後公司就倒掉了。Steve Jobs 並不永遠是對的,Apple TV 就是個出了兩代還沒有真正獲致成功的產品。未來我現在不敢講,這個領域還有一些變化在前頭等著,有時候一個應該成功的產品只是推出時間錯誤,最後就是失敗。他當年離開 Apple 之後的 NeXT 公司所做出來的東西也是曲高和寡,怎麼看也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因此,我認為花時間去看某些人自吹自擂他們是如何成功的意義不大。特別是那些得到當事人授權的傳記的意義可能更低,裡面的內容多半還經過檢查,不適合給別人看得東西都會刪掉。不如把時間放在看看真實世界裡面發生了些什麼事情還更有意思一點。

下一個主題回過頭去看 1990 年代發生的故事,有空時我再整理。

2 comments:

楊大寶 said...

Spoiler alert.

I read "The Big Short". First of all I purchased the hard cover version, for some reasons it does not have index or glossary. So stylistically it can be better. There are (I think) 4 groups of investors who held CDS, and the narration on these investors occur concurrently. So unless the reader keeps taking notes, it is hard to track these separate story lines without index. In addition, I personal do not like how Mr. Lewis explains some terms/financial products in the middle of the story (like this, see how annoying it is!!!), because it kind of disrupts the flow of the story telling. I prefer footnotes (actually he might have, I cannot remember) or glossary at the back.

Secondly, I think Mr. Lewis has a knack of ridiculing people who he does not like. Like the scouts in "Moneyball" were painted with ignorance and incomptence, the investment bankers/rating agencies/fund managers who were blindsided by subprime are taunted excessively. Look, I know these guys are to be blamed to a large extent, but I feel bad for them regardless. I guess because Mr. Lewis chose to write in a personal manner, thus there have to be people who are "bad guys".

Overall, I really like this book. And personally I have my uttermost respect for Dr. Mike Burry. His clients were quite tough on him the entire time when he held CDS. After the CDS generated massive returns, no-one step up to appologize. That must felt like a massive betrayal for Dr. Burry. For him to have the mental fortitude to trust his judgement, while dealing with his son's/his medical conditions, shows that he is a truely formidable investor. Probably just like Derek Jeter.

CCLu said...

I read all these books on Kindle app off my iPad. In fact, I found footnotes and endnotes annoying with Kindle because we have to jump out of where we are reading and get back in there. This further disturbs the flow of reading.

Most of the new books could use better editing nowadays. I suspect it is the result of cost down in the book industry.

With the higher Kindle price than corresponding hard cover release in some new books (Michael Lewis's new book included), it seems the tide has turned and the experience of Kindle readers will prevail.

BTW, Lewis is good at telling stories, but he is by no means a big picture guy. For a better view of the whole event, Sorkin's book is a better read.

For getting a good picture of what "REALLY" happened, I'd read "The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Report". There is a free pdf file online, don't pay for it at 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