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 Times, 7/6/2011, "As Plastic Reigns, the Treasury Slows Its Printing Presses" By BINYAMIN APPELBAUM
經濟這個學門是一個沒有多少人真的懂,但是談起來的時候卻每個人似乎都是專家的學問,特別是在網路上匿名討論時更是如此。從 QE1 到 QE2 美國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我看過不少人批評美國政府『濫印鈔票』。一開始看到時我把這當作是一種形容方式,a figure of speech。看多了以後我發現有很多人真的以為寬鬆貨幣政策就是要開動印刷機來印鈔票。
那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QE1 和 QE2 並不需要大印鈔票。Fed 的做法是透過購買長期債券的方式把利率壓低以寬鬆銀根,創造的是信用貨幣。有不少人批評美國政府以鄰為壑,導致熱錢流入亞洲及南美新興工業國家,造成這些地方的通貨膨脹。這個說法不能算全錯,不過並沒有抓到事情的精要。我已經忘記這是第幾次提到 impossible trinity 了,一個國家沒有辦法同時穩定匯率、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同時還能維持資本自由進出。這裡的情況要稍微修改一下。美國的貨幣政策的確是獨立的,但由於資本自由進出,這使得美國政府的貨幣政策並不如他們設計的來的有效。如果美國是一個封閉經濟體系,釋出那麼多貨幣到市場上面早就讓利率跌到谷底,然後物價漲上天去了。不過由於美國景氣復甦不如預期,整體而言廠商獲利情況不理想,使得投資人寧願把錢投資到其他市場上面去。2008-09 這段時間不少新興工業國家股市跌的比美國深,但是經濟成長率並沒有像美國一樣摔的那麼慘,資金往這些地方流動是很自然的選擇,因為這些地方的股市很可能相較美股來講被低估了。為了把資金注入美國本土市場,Fed 必須要加大貨幣政策的力道才能收到他們想要的效果。
這些做法是不是對的還有待未來的檢討,預計這也會成為將來學術界辯論的題材。Ben Bernanke 是研究 Great Depression 的專家,將來他也會被學者仔細的檢驗。如果相信貨幣政策的功用,認為現在應該要施行寬鬆貨幣政策,Bernanke 不能算是錯的。當然有些做法可以不同,譬如說有些人認為美國政府應該要調整債務的結構,用長債換短債來更改 yield curve 斜率。這樣做的好處是透過供給需求來改變長短期利率,同時政府不用負擔額外的債務。當然這種做法有另外一個危險,目前是民主黨政府當家,不給他們一些立即的財務壓力,萬一他們花錢花太兇,將來可能更難收拾。
現在我越來越了解為什麼我的老師們支持共和黨的比例那麼高。在經濟系裡面處理一些比較偏向社會議題的老師支持民主黨的還比較多,到了商學院這邊就大幅度的向共和黨傾斜。如果不是為了一些人權和社會議題,我想我應該也會比較支持共和黨的政策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