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3, 2010

A Resource That Will Never Run Out

在財經領域裡,總是不乏自己覺得了解某些事情而且針對該事件說得頭頭是道的人。這種人力資源,是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今天看到下面這篇文章,就是這種情況。

Yahoo!奇摩理財--分析師之死?11/03/2010

我平常並不引這個來源的文章,這次是因為早幾天才聽到這件事情,看到這篇文章不禁莞爾。那篇研究報告我還沒有看到,不過有個朋友看了,根據他的說法是滿紙荒唐言,該研究員沒有搞清楚產業的供給需求就寫了篇無稽之談。下面是他的看法:

Evil Capitalism Heroes 都是皮鞋的錯? 10/27/2010

研究報告能不能看?當然能看,要不然我們有時間去跑公司訪問嗎?問題在於怎麼看。一般業界的做法往往只是看看報告是誰寫的,過往的表現還好的話就相信,如果是信用已經破產了的就直接丟掉。要採用的,就看看目標價估到什麼地方做個參考,至於怎麼得到這些結論,報告的內容大部分人是不看的。這不完全怪他們,金融商品百百樣,每天報告數目只會更多,沒有多少人有時間看。有些過往表現好的,更有可能直接被客戶電話詢問,那些客戶連開個電子郵件看報告的耐心都欠奉。這些已經算是好的了,起碼還會注意一下研究員的研究報告,還有很多人完全不管這一套的。

如果能夠擠的出時間來,真正有用的看法是看看分析師到底看到了什麼東西,然後再配合其他消息來源和評價模型自己判斷合理的目標價在哪裡。一家公司過了什麼認證或是有可能接到什麼大單,不是我們坐在家裡會知道的事情。但是以前面的勝華為例,我們可以從不同媒體來源估計的 Apple 產品前景及合理的 earning 估計,來大致推算該公司值得什麼 P/E 以及目標價可以設定到哪裡。光是合理的 P/E 就可以一人一把調,不見得有共識了,其他評價方式也是一樣。一般的研究報告對於相關資料多少會有整理,選擇自己需要的數據再對結果加以調整即可,不需要把研究報告一竿子打翻。真的看了報告的內容,像前面談的這篇對勝華的研究,多少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直接丟掉就好了。

至於談基本面分析又可以不看研究報告,那算是什麼基本面分析我就不知道了。只靠公司的會計資料來作基本面分析,這種做法恐怕比技術分析好不到哪裡去。要相信這樣的做法,那我還寧願相信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2 comments:

楊大寶 said...

I once read a book titled "Financial Shenanigans". It is very boring (because it is loaded with accounting), but it does explains in detail on many accounting gimmicks that some companies adopted that try to mislead investors. Obviously there are some subtle tricks that can be discovered by reading companies' books.

Unknown said...

either for the view of your friend on mistaking the ecosystem of the industry or the exact demand/supply situation, or for the view of the Yahoo's column on conspiracy of sell-side business, securities analyst is doing wrong with the report. So, it's coming to a common conclusion: Don't trust the analysts' reports too much.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