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5, 2008

Hedging Does Not Always Work

WSJ 12/3/2008 "Hedging Strategies Have Come Back to Bite Companies" (link is not available, retrievable from ProQuest)

這是下學期上課可以用的一個好例子。我們在財務課程上教了很多跟避險有關的理論和做法,不過除了告訴學生避險有成本,不是免費的午餐之外,通常很少提供避險但是失敗的例子。

最近兩年石油價格如雲霄飛車上去又下來剛好是個好例子。由於不景氣的關係,石油需求大幅度下降,導致石油的價格也大幅度下滑。大宗原物料通常交易都不是在現貨市場,而是透過期貨市場交易。石油也不例外。除了近期期貨之外,通常進口石油的公司還會規劃數季的避險。在石油價格漲到每桶 $150 左右的時候,甚至有人危言聳聽說價格會飆到每桶 $300,完全忽視供需原則。

Southwest Airlines Co. 將他們的燃料需求 75% 以未來的期貨做避險,相較於同業對 20%-30% 燃料成本做避險高出不少。他們本季的避險價格是每桶 $62,比到前天為止的本季平均 $68 還要稍微低一點。不過考慮最近幾天石油價格下滑的速度以及接下來景氣不太可能迅速好轉,他們這一季能夠不虧錢的機會大概一半一半。他們目前的避險比例高達 85%,越避險越多。

明年他們也已經有 75% 的燃料成本已經避險,價格是每桶 $73。如果景氣在 2009Q3 開始好轉,他們還有可能不至於虧的太慘。但若情況不是這種最樂觀的情況,除了未來的石油近期合約成本會低於 $73 以外,對於航空交通需求可能再度降低,目前估的 75% 有可能最後會成為 85% 甚至 90%。

Note: 這家公司向來是在燃料避險上面比同業更積極,也更能節省成本換取更高獲利的航空公司。當經濟走向超越預期的時候,平常賺的多的這時候就可能賠的多。上面這兩段的數據是 WSJ 文章裡面所提供的,根據 Southwest Airlines Co. 自己的報告,他們 2009 年避險價格只有每桶 $51,部位則為全部燃料成本的一半左右,跟 WSJ 這篇文章提供的數據有些出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