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11, 2009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仍然相信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嗎?

New York Times 6/05/2009 Poking Holes in a Theory on Markets

老實說,我相信在短期之內 EMH 可以錯的非常厲害,不過長期來看我還是相信 EMH。不過這個從 UChicago 出來的點子跟他們的總體新古典學派一樣,都面臨了均衡狀態在短期可能偏離應有水準,而調整過程常常長到讓人無法抗拒想要做些什麼事情的衝動。

話又說回來,我們一直看到如下面這樣的討論:

Yes, Your Favorite Hedge Fund Manager Is Probably Just Lucky

也許答案應該如 Zvi Bodie 建議,股票沒有那麼值得投資?

Time 6/15/2009 Are Stocks Still Good for the Long Run?

Investing China? Beware

WSJ 6/11/2009 China's Exports Dropped Again in May

WSJ 6/11/2009 China's Consumer Prices Fall Again, but Pace Slows

雖然有些經濟學家因為中國電力使用與經濟表現脫鉤而對他們的經濟數據有疑問,我目前倒還願意相信他們官方的統計。主要原因在於目前他們的經濟成長是政府硬拉上來的,各產業所佔的比重與貢獻和先前不同,原先建立起來的這些統計上的相關規則可能會被打破。但是仔細看他們各個部門的數據,台灣還是要小心一些。在歐美經濟尚未落底的現在,中國和印度是全世界成長最亮麗的大國。不過以中國而言,經濟成長並不能直接轉換為商機。如前所述,這一波的經濟成長是他們的政府支出硬拉上來的,民間部門並沒有跟上。如果世界景氣在兩年之內復甦,那麼中國政府靠著前面十幾年累積下來的底砸錢撐過這段時間,總體數據就會很好看。但是在這段時間中,台灣大部分的產業未必能分到羹,因為中國市場靠消費者這一部份並沒有很好的貢獻。如果說消費者信心恢復,我們不會看到物價指數下跌的那麼驚人。中國出口減少反應的除了在他們工作減少之外,對台灣的影響可能更甚於對中國。中國的進出口中有很大的部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原物料和半成品及機具,然後製作成最終產品銷往歐美、日本等地。這個過程的附加價值其實有限。對於台灣來講,中國目前作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並非全然在於他們購買台灣製造的消費品,這個『台灣-中國-世界其他地區』的生產鏈在現階段才是關鍵。台灣現在努力開發中國市場這個方向不是錯誤,我們應該開發全世界的市場,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內需市場。但是現階段中國市場風險很高,經濟成長數據跟商機並不等價,如果政府的刺激景氣計畫無法撐到景氣復甦,這一段日子會變成一個泡沫,跟任何一種經濟泡沫相同。

我們都承認經濟泡沫的存在,即便是堅信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的經濟學者也一樣,不過沒有人可以真正在泡沫發生前預告泡沫的存在,也沒有人可以在泡沫發生的當下肯定的宣稱。我們往往是要到泡沫破了之後才能正確的解讀。中國目前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處理不當,他們目前的景氣刺激計畫有可能只是一個泡沫而已,必須要非常謹慎,不要忽略了風險的存在。

事實上,中國目前的 spending spree 已經有一些危險出現了:

WSJ 6/10/2009 Concerns About Cost of China's Stimulus G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