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7, 2009

Can We Talk Ourselves Into a Recession?

New York Times, 2/21/2009, "Can Talk of a Depression Lead to One?" by Robert J. Shiller.

Well, I don't know whether we can talk ourselves into a recession, I'm damn sure we cannot talk ourselves out of one.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Less Than 5% Drop in 2009 GDP?

Good luck with that.

WSJ 2/26/09 Hopes of Quick Rebound in China Start to Fade

WSJ 2/26/09 Weak housing data highlight challenges.

The Index Funds Win Again

New York Times 2/21/09 "The Index Funds Win Again"

不過在今年看到這種文章,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誰贏。選股通常用處不大,但是買 Index Funds,如 SPY 或是台灣五十之類的東西,就是正確的選擇嗎?

最近算了一下台灣的 market return 的歷史平均:

過去十年(1999-2008): 2.98%(算術平均),-1.46% (幾何平均)
過去廿年(1989-2008): 7.01%(算術平均),0.44% (幾何平均)

這些數據不是從加權指數計算出來,是我自己加上現金股利,並且同時考慮上市、上櫃公司計算出來的結果。一般來說,如果要計算長期表現,我們通常傾向使用幾何平均;但是如果要研究報酬率的分配,則較傾向算術平均。就以長期表現來看,不用去找定存利率的數據,我們也知道過去十年或廿年投資台灣股市還不如存定存。

Ivo WelchPablo Fernandez 最近都做了一些關於美國的 equity premium 的問卷調查,這個數字對於學財務的學生來講並不陌生,有很多場合用的到。不過大多數的人可能沒想過這個數據到底應該是多少背後有這麼多的不同意見。一般來說,在美國所使用的大多為6%,不過近年來略微下修。Fernandez 另外有一篇有趣的 working paper,survey 一百本財務教科書,看它們用的 equity premium 到底是多少。這些課本所使用的數據從 3% 到 10% 不等。

台灣到底應該期望多少的報酬率?我們的市場波動度遠較美國為高,如果沒有更高的報酬率,是不足以補償偏高的風險的。把時間再拉長到 30 年以上,我們可以期望更高的報酬率。從 1979 年到 2008 年,市場報酬率的算術平均是 16.95%,幾何平均是 9.38%。當然早年利率也高,如果用一月期定存代表無風險資產報酬率,過去三十年台灣的 equity premium 是 11.78% (算術平均)或 4.24% (幾何平均)。

問題在於,我們還會不會看到 1980 年代的股市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更重要的問題是:台灣的 equity premium 到底應該是多少?

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Who Should You Bail Out?

最近值得看的文章很多,我甚至沒有時間一一記錄。New York Times 2/17/09 這篇 Bailout Likely to Focus on Most Afflicted Homeowners 雖然跟我有興趣的市場不直接相關,不過整篇文章的討論過程相當精彩,非常值得一讀。

這篇文章談 Obama 的 housing bailout 計畫牽涉到兩種接下來會 foreclosure 的人,第一種是收入不足以付出每月應償付的貸款,或是根本失業沒有收入來付貸款。第二種則是手上貸款剩餘額度已經高過房子現在的價值,所以雖然付的出貸款來,但是不如直接把房子丟給貸款銀行走人還比較划算。目前政策上設計是幫助第一種人,同時文章中討論不處理的另外一種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台灣的房地產還沒有真正下滑,上市建商也還沒有人倒閉(我預期這是應該要發生的)。不過就算接下來房地產大幅回檔,美國的困境在台灣出現的機率大概不大。台灣房子通常需要兩成或三成自備款,當房價在最高檔時候買的人,現在也繳了一陣子的貸款。除非房市回檔到五成以上,大概台灣不會有太多人寧願把房子給銀行法拍也不願意付貸款。當然如同美國的第一種貸款戶在台灣也會有,最近法拍屋的數目已經增加不少了,不過台灣要看到第二類的人大概機會不會太大。

如果我們的房市大幅回檔,最需要擔心的不是建商的死活,而是銀行能不能撐過這一關。無殼蝸牛族當然希望看到房子價格大幅度下降,不過當幅度降的太多的時候,不是金融業崩潰就是政府必須拿納稅人的錢去救銀行。金融股和營建股在這裡會有很高的 extreme correlation,這是這次全球性衰退下市場相關係數變大的一個本土性的例子。

Saturday, February 7, 2009

Now That's What I Call a Shame

The Economist, 2/7/09, "Bye bye sell"

很多台灣人對韓國有敵意,一方面雙方在體育(特別是棒球和籃球)是長期的 rivalry,另外一方面在經濟上面兩個國家也都處在競爭的關係。當然,當年韓國和台灣斷交的過程與南非和我們斷交的過程相比,也讓許多人不容易接受。

不過事實上,能夠擁有 rivalry 關係的個體,相同之處通常很多,雙方政府對於景氣衰退時的媒體管制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