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Dream Never Dies

只有在看到政策討論時,才會覺得棒球是台灣的國球。不知道為什麼,政府官員似乎都相信 Field of Dreams 裡面的名言:

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

這裡的 he 可以是觀光客、商機或任何願景。我不是在談博奕條款和剛結束的公投,雖然那也符合這個條件。我說的是下面這個:

電子書進軍國際 時機到了

電子書市場要成功,關鍵在於內容以及單機銷售量。目前 Amazon.com 和 Barnes & Noble 還在內容這一環競爭,現階段看起來是 Amazon.com 佔上風。沒有內容支撐的電子書硬體,根本連玩具都說不上。現在的電子紙 (epaper) 設計還真的連最簡單的電腦遊戲也不能玩,我想那種畫面 refresh 的速度也沒有人會想玩就是了。台灣不管硬體拼到什麼地步,最後還是得替 Amazon.com 或 Barnes & Noble 這些制定規格的廠商做代工。當然這裡有錢賺,沒有人說代工是錯誤的,但是要把電子書的夢吹的像是電子產業的救世主就太離譜了。如果牛皮吹的太大,當心吹出另外一個 DRAM 產業出來。

華人市場根本沒有什麼好指望的。這樣說吧,大家平均一年買幾本書?雜誌目前使用彩色圖片太廣泛,現階段電子紙還不適合。如果把電子書做成像是 netbook 的平板電腦版,那又跟現在討論的電子書大不相同了。現在所謂的電子書(或者說 eink 技術) 的特色是低耗能,電子墨水可以『停留』在頁面上很長一段時間而不需要太多能源。頁面不會像一般電腦螢幕那麼亮,長時間閱讀跟看紙張類似,眼睛比較不吃力。反過來說,這個技術使得頁面更新速度較一般電腦來的慢,並不適合網頁瀏覽或一般電腦操作,現階段也還沒有把彩色整合進去的能力。Apple 稍早傳言要進入這個市場,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他們要採用電子書的相關技術,業界的猜測是他們在往平板電腦或 netbook 的方向走,所以 Amazon.com 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以 Amazon.com 的 Kindle 為例,什麼樣的人會買這種產品?一個一年買不到十本書,其中還有幾本是廉價的平裝小說的人,會想要買一台 $299 的 Kindle 或 $489 的 Kindle DX 嗎?

當然不可能啦。這一台機器能用幾年?現在電子書比實體書便宜的有限,拿這筆錢來買書划算的多。我前一陣子有考慮過買 Kindle DX,因為那陣子想在睡前看 Atlas Shrugged,而這本書又重的有點離譜。最後考慮了成本效益還是沒有買。以目前國人購書的習慣,這樣一台電子書機器要便宜到什麼程度才有人買?便宜到了那種價格又有什麼利基?

搞到最後,真的有生意的就是把所有國、中小學教科書電子化,然後以減輕學童負擔為名來賺政府的錢。

Tuesday, September 15, 2009

Have a Little Fun with Our Own Misery

WSJ 9/15/2009 "The Devil's Dictionary -- Financial Edition"

My favorite:

QUANTITATIVE EASING, n. A regulatory approach based on the point in Western movies when the sheriff, having fired all available bullets, in an act of final desperation throws his gun at the bad guys. See also INFLATION, HYPER.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Is B-School Education Really Worth It?

WSJ 9/11/2009 "Harvard, Yale Are Big Losers in 'The Game' of Investing" by John Hechinger

我不是幸災樂禍,老實說,我被這篇報導的數字嚇到了。

去年這個話題就上了好幾次新聞,我在 12/18/2008 的 blog 文章裡就引述過 WSJ 的報導以及當時的一些數據。Yale 的 endowment 的價值從 6/30/08 的 $22.9 BN 跌到十二月中的 $17 BN 左右,上面引述這篇九月的文章提供了最新的數字。在直接點連結看那篇文章之前,不妨猜一下 Yale 接下來的表現。

我們知道去年 12 月大部分的時間 S&P 500 是在 880-890 之間,6/30 的指數收在 919.32,Goldman Sachs 甚至表現的好像去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Yale 的表現?他們的 endowment 現值大約在 $16 BN 上下,比去年十二月的時候又少了 $1 BN。

Harvard 的情況並不比 Yale 好,他們去年 6/30 的 endowment 價值為 $36.9 BN,今年 6/30 跌到 $26 BN,減少了 29.5%,只比 Yale 下跌 30.1% 稍微好一點。

話又說回來,還是要給美國最頂尖的 B-Schools 一些面子。這兩所學校有全美國或者說全世界最頂尖的 B-School,也有美國最高和次高的 endowment funds,所以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其他學校雖然去年虧損不像他們這樣嚴重,不過 endowment 的規模還是遠遠比不上這兩所學校。他們賠的這麼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把 endowment 裡面相當大的比例投資到 private equity,而不是傳統的股票和債券上。在去年股市和其他大部分資產價格狂跌的時候,他們連退場也作不到,沒有看著這些 private equity 破產導致自己投資血本無歸已經算是運氣不錯了。Harvard 的 endowment manager Jane Mendillo 說他們會把更高比例的資金留下來自己投資而不經由其他的 private equity。長期來看,Harvard 和 Yale 的模型仍然比一般其他採取較傳統投資手段的學校要表現的好一些。

Damage Control or an All Out War?

就在這個週末,一場貿易大戰的前哨戰已然成形。

New York Times 9/12/2009 Page A1 "U.S. Adds Tariffs on Chinese Tires" by Edmund L. Andrews
New York Times 9/14/2009 Page A1 "ChinaMoves to Retaliate Against U.S. Tire Tariff" by Keith Bradsher

Obama 是民主黨總統,工會向來是民主黨的重要支持者。在他當選後,大政府、貿易保護這些方向都不難想像,只是程度如何需要看他的作為再來判斷。9/11 美國針對中國輸往美國的輪胎課以懲罰性關稅,中國很快的提出反制措施,對美國的汽車和雞肉進口施予相對應的關稅反制。

接下來要關注的是下面幾件事情:

1. 這場貿易大戰會不會持續打下去,還是雙方見好就收?

在冷戰時期,核子彈頭的儲備是建築在讓對方不敢輕易動用核武的假設上,這是 game theory 在國際關係上面的實際運用。貿易大戰打下去,對於美中雙方都沒有好處,所以他們到一定情況下必然會收手。問題在這『一定情況』是什麼。Obama 最近為了 health insurance 搞得焦頭爛額,對中國的貿易戰是他未必想在這個時候處理,但又不能不處理的課題。他現在出招還可以同時拉攏自己在工會這邊的支持者,有政治上的意義。在經濟方面,其實現在未必是好時機,因為國際貿易才剛剛復甦,而中國對美國的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其實在縮減中,不過貿易戰爭永遠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

在中國這邊,他們也不能簡單的嚥下這口氣假裝沒有事情發生。中國政府雖然不是民主選舉產生,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可以完全無視民意。某些單純事件可以靠媒體操作唬弄過去,但是美中貿易這等事情不是這樣子可以解決的。話又說回來,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武器也遠少於美國,因為他們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遠少於他們自己的出口。The Times 9/14 那篇文章提到了中國的大量美金儲備,不過那不是可以隨便使用的武器。中國現在不要說賣出美國債券,連他們減緩購買速度,都得密切注意美國經濟的反應。假如美國的公債 default,先不談這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有多大(去年的金融風暴相較之下只會是小兒科),連中國的央行都會出現鉅額的赤字。他們手上的美國公債已經多到想脫手也沒有辦法找到買家買下可觀的部位。

大家都知道這場戰爭不可能打到雙方都沒有任何保留,必須要在早期就收手。不過歷史上擦槍走火導致不可收拾的戰爭也不是沒有,所以我們還是小心點看。

2. 台灣會不會受到波及?

推到極端的情況,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台灣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以現階段而言,台灣的風險仍然很高,特別是在中國的台商。以現在美中雙方過招的產業來看,他們都還是先在影響面較小的傳統產業上面開刀,而當初為了 cost down 移去中國的台商有不少是做傳產生意的。我不知道從中國的新勞動法上路之後,還有多少這種台商能夠存活下來留在中國。這一波貿易戰爭打久一點,範圍再廣一些,大概就要把最後僅存的一批差不多都洗掉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美國是否只對中國下手,其他國家有沒有在下一波被拖下水的可能。目前還太早,看不到美國有打一場全球性貿易戰爭的可能。我的猜測是應該不至於,Obama 應該不會想讓整個貿易失衡的問題過度失焦。不過呢,大人打架的時候,小孩子最好不要站太近,要不然被砍到了弄不好還沒有人認帳。

3. 台灣和中國的 ECFA 及對美國的 FTA 前景?

這次在 88 水災後美國媒體除了批評馬政府救災無效率之際,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訊息透露出來。Richard Allen (共和黨的外交事務重要策士) 在 8/16/2009 的 WSJ "The Next Step in the Taiwan-China Dance" 一文中提到依照台灣關係法中美國對於台灣的『責任』,他建議應該要認真考慮美、台雙方簽訂 FTA。現在民主黨當家,當然他的建議就只是建議,缺乏政策的直接影響力。不過以今年八月、九月美、中、台三方互動的情況來看,由於這個意見本身並沒有太嚴重的政黨歧見問題,所以仍有價值。我們的駐美代表在感謝美軍人道援助的時候也提及了推動台美雙方的 FTA 是他的任務目標之一。由於台灣對中國貿易有相當大的份量是加工後再轉口出售到美國去,ECFA 在美中情勢緊張的時候,優先順位可能還不及台灣對美國的 FTA 來的重要。如果自由貿易對社會整體福利的增進是推動 ECFA 的主要原因,為了避免接下來過高的風險,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應該要花費較他們推動 ECFA 更大的努力去推動與美國之間的 FTA。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One Year Anniversary of Lehman's Demise

New York Times 9/12/2009 "Lehman Had to Die So Global Finance Could Live"

我看到標題時以為會有什麼驚人之論或是內幕之類的,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就是那個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老虎的故事。第一個人向第二個分析老虎和人的速度差異,結論是他們不用掙扎了。第二個人換上了球鞋說,我不需要跑的比老虎快,我只要比你快就夠了。

Lehman Brothers 倒閉之前,國會還沒有體會到事情的嚴重性,在 Paulson 和 Bernanke 開口要錢的時候還不情不願。等到 Lehman 倒下來以後,錢包的繩子就忽然不見了。當然,如果跟當時市場上傳言的其他幾個對象相比,讓 Lehman 倒掉也比讓 Merrill Lynch、Citigroup 或 AIG 倒掉的傷害來的小一些,這也讓 Lehman Brothers 成為最適當的人選。大到足夠讓國會及政府其他部門緊張,願意把錢拿出來,但是規模又相對其他可能有麻煩的金融機構小一些,對於經濟產生的衝擊相對來講較小。

這篇 New York Times 文章用 "Sometimes, it's better to be lucky than good." 做結。

Indeed, Woody Allen thought so too.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Political Risk in China

中國在逐漸成為經濟大國的路上,不過這條路並不平坦。洞不見得是別人挖的,有時候是自己掘出來的坑。

The Economist 9/3/2009 Our Loss, Your Problem

簡單的說,去年年初高漲的能源、物料價格讓許多公司加碼購買 futures contracts 以避險甚或進行投機操作,但是隨著景氣 180 度反轉,這些原來用作避險工具的合約反而成了虧損的重大來源。不只中國公司,所有進行原油、鋼鐵、穀物期貨操作的公司只要是站在買方大概都滿手賠錢合約。去年年底我在這個 blog 裡面談過一個案例,談得就是越避越險。

中國在往資本主義前進的路上,雖然進展神速,但是他們的政府組織仍然無法完全趕上,以致於有上面這篇 The Economist 文章裡面所談到的問題。他們基本上是要把這些虧錢的 derivatives 合約給 rewind 甚或取消,至於另外一方可以得到什麼補償目前還不清楚。台灣的中華電信先前也在一個匯率避險上面吃了 Goldman Sachs 的虧,不過後來天時地利人和站在他們這邊,反而小賺之後出場,全身而退。那時候他們打算在紐約打官司,可沒有用台灣政府的力量來壓 GS (就算他們想這麼做而且能說服政府站在他們這邊,台灣政府在無法動用軍隊的情況下,也沒可能壓過 Goldman Sachs 就是了)。中國政府份量當然比台灣大的多,而且有許多合約可能是在中國境內簽署,受中國政府管轄,所以眾多國際銀行也只有等著看,暫時不敢出聲。不過這樣的舉動只是雙輸的做法,中國企業暫時避免虧損,但是除非現在是他們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打消這些合約無法生存,長期來看只會讓他們將來要避險時必須承擔更高的成本,甚或是沒有辦法找到適當的避險工具。所有的國際銀行將來和中國政府和企業打交道時要加上對方可能隨時終止合約的政治風險,而這些風險是必須反應在價格上的。

對於國際銀行來說,他們當初跟中國企業簽下這些 derivatives 合約,必然還會跟其他金融機構或企業做相關的交易以降低整體風險。如果中方這邊片面把合約終結,即使外國銀行沒有立即的損失,他們也很容易暴露在過高的風險之下,從而導致更高的違約機率。在目前全世界正在從去年的信用危機中走出來的當兒,我們最不需要看到的就是這些風險仍高的金融機構再度面臨過高的風險。如果接下來又有負面訊息出現,景氣再度反轉向下,中國政府可能做出來的這些不負責任的舉動將會成為眾矢之的。Bush 和 Obama 政府在美國政府債台高築的時候還撐住 AIG, Fannie Mae, Freddie Mac 以避免造成美國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如骨牌般的崩跌,中國政府現在應該要扮演負責任的角色,而不是成為麻煩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