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Damage Control or an All Out War?

就在這個週末,一場貿易大戰的前哨戰已然成形。

New York Times 9/12/2009 Page A1 "U.S. Adds Tariffs on Chinese Tires" by Edmund L. Andrews
New York Times 9/14/2009 Page A1 "ChinaMoves to Retaliate Against U.S. Tire Tariff" by Keith Bradsher

Obama 是民主黨總統,工會向來是民主黨的重要支持者。在他當選後,大政府、貿易保護這些方向都不難想像,只是程度如何需要看他的作為再來判斷。9/11 美國針對中國輸往美國的輪胎課以懲罰性關稅,中國很快的提出反制措施,對美國的汽車和雞肉進口施予相對應的關稅反制。

接下來要關注的是下面幾件事情:

1. 這場貿易大戰會不會持續打下去,還是雙方見好就收?

在冷戰時期,核子彈頭的儲備是建築在讓對方不敢輕易動用核武的假設上,這是 game theory 在國際關係上面的實際運用。貿易大戰打下去,對於美中雙方都沒有好處,所以他們到一定情況下必然會收手。問題在這『一定情況』是什麼。Obama 最近為了 health insurance 搞得焦頭爛額,對中國的貿易戰是他未必想在這個時候處理,但又不能不處理的課題。他現在出招還可以同時拉攏自己在工會這邊的支持者,有政治上的意義。在經濟方面,其實現在未必是好時機,因為國際貿易才剛剛復甦,而中國對美國的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其實在縮減中,不過貿易戰爭永遠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

在中國這邊,他們也不能簡單的嚥下這口氣假裝沒有事情發生。中國政府雖然不是民主選舉產生,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可以完全無視民意。某些單純事件可以靠媒體操作唬弄過去,但是美中貿易這等事情不是這樣子可以解決的。話又說回來,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武器也遠少於美國,因為他們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遠少於他們自己的出口。The Times 9/14 那篇文章提到了中國的大量美金儲備,不過那不是可以隨便使用的武器。中國現在不要說賣出美國債券,連他們減緩購買速度,都得密切注意美國經濟的反應。假如美國的公債 default,先不談這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有多大(去年的金融風暴相較之下只會是小兒科),連中國的央行都會出現鉅額的赤字。他們手上的美國公債已經多到想脫手也沒有辦法找到買家買下可觀的部位。

大家都知道這場戰爭不可能打到雙方都沒有任何保留,必須要在早期就收手。不過歷史上擦槍走火導致不可收拾的戰爭也不是沒有,所以我們還是小心點看。

2. 台灣會不會受到波及?

推到極端的情況,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台灣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以現階段而言,台灣的風險仍然很高,特別是在中國的台商。以現在美中雙方過招的產業來看,他們都還是先在影響面較小的傳統產業上面開刀,而當初為了 cost down 移去中國的台商有不少是做傳產生意的。我不知道從中國的新勞動法上路之後,還有多少這種台商能夠存活下來留在中國。這一波貿易戰爭打久一點,範圍再廣一些,大概就要把最後僅存的一批差不多都洗掉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美國是否只對中國下手,其他國家有沒有在下一波被拖下水的可能。目前還太早,看不到美國有打一場全球性貿易戰爭的可能。我的猜測是應該不至於,Obama 應該不會想讓整個貿易失衡的問題過度失焦。不過呢,大人打架的時候,小孩子最好不要站太近,要不然被砍到了弄不好還沒有人認帳。

3. 台灣和中國的 ECFA 及對美國的 FTA 前景?

這次在 88 水災後美國媒體除了批評馬政府救災無效率之際,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訊息透露出來。Richard Allen (共和黨的外交事務重要策士) 在 8/16/2009 的 WSJ "The Next Step in the Taiwan-China Dance" 一文中提到依照台灣關係法中美國對於台灣的『責任』,他建議應該要認真考慮美、台雙方簽訂 FTA。現在民主黨當家,當然他的建議就只是建議,缺乏政策的直接影響力。不過以今年八月、九月美、中、台三方互動的情況來看,由於這個意見本身並沒有太嚴重的政黨歧見問題,所以仍有價值。我們的駐美代表在感謝美軍人道援助的時候也提及了推動台美雙方的 FTA 是他的任務目標之一。由於台灣對中國貿易有相當大的份量是加工後再轉口出售到美國去,ECFA 在美中情勢緊張的時候,優先順位可能還不及台灣對美國的 FTA 來的重要。如果自由貿易對社會整體福利的增進是推動 ECFA 的主要原因,為了避免接下來過高的風險,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應該要花費較他們推動 ECFA 更大的努力去推動與美國之間的 FTA。

2 comments:

Islaballena said...

今天在Bloomberg上面有篇有趣的文章 談到印度打算用貨幣升值來撙節他們的進口成本,談到的主要進口項目在石油跟糖。感到有趣的是,inflation這個字在過去這兩年全球經濟蕭條中沒有被提起,在這個時候居然在印度又出現了,就像戰爭黑夜裡的一枚閃光彈,something sounds wrong.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087&sid=a4X5IysNp3Lw

中美雙方貿易逆差縮減,是否也跟貨幣升值有關?或者是中國境內也出現通貨膨脹?(中國今年早些時候緊縮貸款,除了慎防經濟過熱,或許也透露出了通貨膨脹的訊息。這些東西突然通通不見感覺挺奇怪的。)不過對於中國方面的研究困難在於我們無法取得真正透明的數據,像經濟成長跟通貨膨脹,我們通常不太知道他們那邊"真的"發生了甚麼事情。

如果匯率工具遲早會被拿出來使用,那代表新的貿易問題又要出現了。雖然升值就通膨通常是內部問題,跟貿易夥伴/競爭對手(我們熟悉的大概都是競貶,或者是"被要求"升值)不見得有特別的關係。

CCLu said...

景氣衰退通常伴隨著通貨緊縮,不過在景氣循環可能已經落底之際,之前的各種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有可能反向造成通貨膨脹以及資產泡沫。

稱讚 Bernanke 及其他各國央行主席『挽救』了全世界,使得大家不至於進入另外一次
Great Depression 的說法最好先保留起來,他們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剩下的另外一半可能更困難。去年的問題在於怎麼樣把資金注入市場,以及如何跟國會要錢。當國會議員發現情況惡劣到超過自己想像時,錢包自動就打開了。但是現在要隨時注意市場反應,在該收緊銀根的時候要慢慢收緊,難度只有更高。如果靠傳統緊盯物價的方式來控制貨幣政策,很可能會忽視資產市場的泡沫。Alan Greenspan 在解決 Internet Bubble 的時候同時造成了 Real Estate Bubble 出現的政策條件,使得他到了下台之後光環忽然盡失。現在如果緊縮貨幣政策動作太慢,可能會導致資產泡沫出現;收緊的太快,又可能會扼殺目前正在復甦的景氣。由於這次不但是利率降到幾乎為零,同時還採用各種 "quantitative easing" 手段,Bernanke 等央行主席目前遇到的問題比起 Greenspan 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去年年初原物料價格上漲時,我國也出現升值以應付原物料價格(主要是石油)上漲的聲音。

中美貿易逆差縮減跟貨幣應該沒有太大關係。人民幣對美金過去一年來相對穩定,他們對美金升值是在貿易逆差縮減之前一段時間的事情。因果關係的實證檢驗向來困難,我的猜測是目前逆差縮小的主要原因還是美國不景氣導致需求下滑。

利用升值以壓制通膨不是常見的貨幣政策,因為
1. 通常可以使用升息這個央行比較容易操作的政策工具。
2. 必須是外匯市場有相當程度管制的國家才能採用這種工具。Bernanke 即使想要操作匯率也不太容易,還不如叫 Sec. of Treasury 出國去『恐嚇』其他國家調整匯率比較有效。
3. 貨幣升值容易造成競爭力流失,有能力操控匯率的國家多半是出口導向的新興工業國家,他們通常不願意使用這種工具。
4. 匯率如果靠人為操控調升,而不是真正總體面的結果,有可能引來外匯投資客的狙擊。要避免這種情況,必須要對外匯市場施加資本管制,同時最好要有足夠的外匯存底以應付接下來外匯投資市場的預期套利需求。
5. 人為操控的匯率過高,有可能造成經常帳赤字或至少經常帳盈餘下降。

如果 Bernanke 能夠全身而退,我相信不用等到『蓋棺』也可以論定他的歷史評價會高過 Green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