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5, 2013

Dell Wants to Go Dark

這個事件還是進行式,不過以新聞來說並不是最新的。

New York Times, 1/15/2013, "Momentum Seems to Build for Gargantuan Buyout of Dell", By MICHAEL J. DE LA MERCED

New York Times, 1/17/2013, "Michael Dell’s Empire in a Buyout Spotlight", By PETER LATTMAN

New York Times, 1/22/2013, "Microsoft May Back Dell Buyout", By MICHAEL J. DE LA MERCED and NICK WINGFIEL

去年差不多這個時間最熱門的話題是 Facebook 的 IPO,Dell 這個案子受矚目的程度沒有那麼大,畢竟上市公司下市的話一般投資人會喪失掉對它的投資管道,但是公司上市提供很多人購買股票的機會(賺錢與否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一方面電腦產業已經是個成熟的產業,不再擁有高成長率了。另外一邊則是電腦廠商受到平板電腦的夾擊,不但做 Netbook 的 Acer 和 Asus 已經差不多要完全放棄相關產品,一般的筆記型電腦甚至桌上型電腦也都受到打擊,連 Apple 自己的 MacBook 都不例外。幾個世界排名在前面的廠商,現在大概只有 Lenovo 還有不錯的表現,不過他們也很積極的在尋求電腦之外其他產品的空間,如手機、電視等。

在金融風暴開始後,Dell 的股價從 2007 年年底的 $30.05 跌到 2009 年的 $8.37,此後就一直無法回到 $20 以上。不過雖然成長停滯,他們仍然賺錢,而且更重要的是 Dell 手上有很多現金,這是他們選擇 "go dark" 的重要理由。創辦人 Michael Dell 就是這個 leveraged buyout 的核心人物,一般認為他相信 Dell 在沒有一般股東的監督下更容易將 Dell 轉型為他心目中比較有利可圖的以服務為主的公司,而公司手上的現金可以讓他在操作 LBO 時更容易一些。

算盤打的看起來是沒錯,不過關於現金那一部分要運用可能不容易。在 1/15 那篇文章裡就提到 Dell 的現金有許多在海外,如果要拿到美國境內使用要繳很多稅(最近另外有一篇 WSJ 文章提到美國公司有很多海外資金其實在美國境內的銀行帳戶裡,不過因為稅率過高的關係所以仍在境外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名下,沒有到母公司的報表上,這樣跟錢在海外是沒有兩樣的)。在實務上 LBO 常常使用公司的現金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在這裡不宜,那就是這些現金是 Dell 轉型的主要資金來源。如果現在把這些錢用掉了,在 Dell 下市之後他們要公開募資難度只有更高。

目前這個案子是由 Silver Lake 這家 private equity 和 Michael Dell (Dell 的創辦人) 雙方在找尋資金。前幾天聽說 Microsoft 也有興趣,不過他們不太希望承擔過高風險,有可能以 preferred shares 的方式注資到這個 LBO 計畫中。一個金額高達 $20 bn 以上的 LBO 永遠是受到市場矚目的。Dell 昨天收盤價計算市值為 $22.58 bn,這數字已經比 LBO 消息出來前高了 20%-30% 左右。如果這個案子能夠找到足夠的資金,而且將來可以不必動用太多公司的現金來還購併時所拿到的資金,股價還有可能再上升一些。

老實說,從財務面以及未來展望來看,我對這個 LBO 並不看好。不過當公司創辦人出面來想把自己仍然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公司買下來,還是不要太小看他們才是。

2 comments:

Islaballena said...

當初看到這個新聞是因為台灣媒體下了個標題 微軟入股戴爾 台廠:頭殼壞掉 但是不管怎麼看都不是腦袋壞掉, 如果有更好的business model然後微軟的軟體可以支援,那成功的把Dell轉到另外一個戰/市場也不一定....我很好奇如果三年後,到底是誰腦袋壞掉還真的不知道~~




Unknown said...

Apple軟硬通吃, Google也軟硬通吃還買下了Moto, 微軟說實在話入股Dell大概也不應該是意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