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5, 2012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aiwan


先說明我的立場。我在社會議題上是自由派,在經濟議題上保守。舉例來說,我支持廢除死刑、同性戀婚姻、言論自由,如果是在美國的話再加上墮胎和幹細胞研究這兩項。在經濟政策上面我主張縮減政府規模,由市場做出決定而非政客。當然,從這幾年的文章裡,大概也不難發現我並不是極端的保守派,我也支持在情況危急時政府介入,什麼叫做『情況危急』這部份其實往往決定一個人有多保守。

台灣主要政黨的經濟政策在端上台面的部份其實一樣糟糕。往往一個提出福利政策,另外一個就加碼,然後沒有人談錢從哪裡來。 國民黨指責民進黨缺乏財經人才,過去三年半他們證明他們自己也沒有。這個 blog 主要談經濟議題,由於在經濟議題上面兩個黨都沒有什麼具體差別,所以我並沒有在這裡提出任何推薦。我自己當然有我自己的偏好,如果經濟議題不具影響,那麼從社會議題來看,我的支持傾向應該很清楚。其實在經濟議題上面也並非完全沒有差別,國民黨比民進黨浪費,這是他們一向的問題,只是差別對於整體經濟政策來說並沒有那麼顯著而已。

這次的選舉一路走來讓我想到 2004 的美國總統選舉,那時候我在紐約唸書。

由於那時人在大學裡,而且是在經濟系,不是商學院,身邊的朋友支持 John Kerry 的遠多於爭取連任的 George W. Bush。當然我知道我身邊的樣本有嚴重的偏誤,不過我們也都知道 George W. Bush 那時候有多麼不受歡迎。

那年的選舉留給我的印象是:要打敗現任總統,光是靠他的政策不受歡迎是不夠的,挑戰者必須要有很明確的計畫,而且能夠說服別人這是可行且遠勝過現任者的計畫。

在整個選舉過程中間,我聽到很多人說他們對於國民黨如何不滿意,如同當年那些支持 Kerry 的朋友攻擊 George W. Bush 一樣。但是 Kerry 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他當然有自己的政見,但似乎從來沒有成為討論的焦點。民進黨也不是沒有計畫,蔡英文的十年政綱是他們的政策意見。很遺憾的,選舉是靠幾個大議題來推動的。從原則來講,十年政綱並沒有什麼問題,有不少東西甚至國民黨也都可以接受,不會成為雙方的差異點。但是當選舉最後一週的重點成為九二共識之後,民進黨缺乏可以打敗現任者的訴求就顯然易見了。

在辜汪會談之後,『九二共識』這個名詞被發明之前,我們對於那時候所謂的共識的了解是沒有共識就是雙方的共識。一中各表從來沒有得到中國的認可,要不然我們怎麼從來沒有辦法用正式國號參與國際活動?連李前總統都出來說沒有九二共識這東西,而且蘇起也承認這是他發明出來的名詞了,九二共識不存在其實毋庸置疑。

問題在於民進黨費盡心力去否定的九二共識根本不是台面上所討論的東西。最後這一個星期包括郭台銘、王雪紅等企業家所支持的『九二共識』,其實可以看作是台灣和中國之間商業往來的一個代名詞。即使從歷史資料和當年的相關人士口中否定了這個共識的存在,仍然沒有辦法改變目前台灣和中國商業、貿易關係緊密的事實。我其實不認為如果民進黨當選後,中國會有大幅度的政策退縮,因為他們會更需要爭取台灣企業家及民間的支持。不過這話國民黨不會說,企業家不能說,民進黨也說不出口。要能夠對 ECFA 和台灣中國之間關係提出挑戰,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是這些更緊密的連結對於台灣用處不大,第二個是有其他更有效的替代方案。民進黨的論述只到前面這一半,而且效果很有限。國際貿易理論裡面告訴我們只要貿易雙方有比較利益,就有可能讓雙方都受益。當然在交換過程中由於新的貿易條件改變了原先的均衡價格,有些人會得到好處,有些人會受害,不過通常來講整體福利是往上升的。增加跟中國的連結一定會有受益和受害的人,而且還有很多人受到的影響不管好壞都很輕。

當九二共識成為選戰最後焦點時,民進黨缺乏一個可以取而代之的政策論述。雖然選舉結果可能在那之前已經底定,不過民進黨看起來並無法有效應付這波攻勢。其實辦法不是沒有,跟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是個明顯的選擇,只是到了選戰才要提時間已經太晚。台灣有很多產業跟韓國是有競爭關係的(如果還能夠跟他們競爭的話)。在韓美、韓歐的 FTA 通過後,台灣產業在競爭上面處於非常不利的地步。曾經一度是台灣出口主力之一的紡織業,現在對於韓國生產同樣產品的對手已經完全沒有招架能力了。ECFA 對於這種窘境並沒有辦法解決,充其量只是延後死亡證明書的簽署。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來,中國對於自己人的保護相較於我們所熟知的其他市場遠遠過之。台灣沒有跟中國打貿易戰的條件,所以可行的方法只剩下開拓其他市場,也就是要像韓國一樣跟美國、歐洲談 FTA,最起碼把我們跟韓國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條件拉平。韓國現在甚至也已經要開始跟中國談 FTA 了,台灣目前只靠 ECFA 已經不足,如果等到韓國也跟中國簽署 FTA,那就一切都太晚了

馬政府過去三年半除了 ECFA 之外是否對台美及台歐 FTA 也有等量的用心我不清楚,不過如果他們之前還沒有意識到 ECFA 對於台灣來講並不夠的話,現在應該曉得了。台灣跟中國之間高額的貿易量有很大的原因是兩地產業分工造成的,中國並不是最終消費產品出口的地方。馬雖然已經得到了第二個任期的選民授權,不過國民黨還是會有人出來競爭下一任的總統,經濟問題在四年之後還是會繼續浮上台面。將貿易重心分散到其他市場,其實也符合國民黨的接班人的利益,因為缺乏其他市場,台灣有許多產業都不容易跟其他國家競爭。除非四年之後台灣民不聊生,民進黨還是會再一次面臨跟這次『九二共識』一樣的挑戰,而且一樣會缺乏能夠說服選民的政策。光是提出跟其他國家簽訂 FTA 這個主張並不足以構成說服選民的理由,選民必須要看到一些實際的東西。FTA 不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還需要對方國家的配合。只是提出這個方向並不足以成為有效的政策,但是由於在野黨沒有辦法跟其他國家談判,這個 credit 除了讓國民黨拿到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的辦法。

台灣的經濟體沒有大到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步,因此保護主義這條路根本行不通。如果要把『九二共識』這個議題撤下台面,就只有走向世界這一條路。焦點不能夠放在是否對中國開放,而是要放在對中國開放或是對全世界開放這樣的架構下。在美國目前打算重回亞洲的戰略下,他們會從經濟和軍事雙重角度跟中國對抗,所以談 FTA 的難度有可能較先前為低。

這個過程中農業可能會受傷更重,所以農委會必須要有事前的準備,將來即使靠補貼來降低農民不滿的壓力,可能也是必須要做的。談農業轉型容易,不過從李登輝先生當總統的時候就已經在談農業轉型了,轉了廿年還是轉不過來。原因有很多,其中阻礙往往是來自於政府對於農地及農民的限制。民進黨在這個過程裡可以以弱勢農民的代言人自居,爭取更多的補助以及監督分配是否合理,但是不適合以此拒絕 FTA 的簽訂。

【後記】 這篇文章裡面談經濟問題,並不表示我認為蔡英文主席的敗選原因就是這個。回想一下自己投票時候的動機,有哪個人是因為單一的理由投票的?勝負的因素自然也不會是單一的。我只是想提出來在經濟這個面向上對於這場選舉可能發生了什麼影響,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22 comments:

Eric said...

來美國工作後,我覺得台灣最有競爭力的不是電子產品(韓國做的其實蠻好的),而是農產品!
美國的水果跟蔬菜比起台灣,好吃的程度差太多了,為什麼台灣不做農產品出口呢!

傑利鼠 said...

台灣從沒有真正的自由派政黨 僅能靠著比較自由派的民進黨

蔡英文之後 十二年內難出任何能成氣候之人選 劉教授有沒想過從政報國阿

Young Priest said...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蔡英文是有提到走向世界這個方向的。我記得她在解釋關於ECFA的問題的時候,她有說民進黨若執政她會概括承受ECFA,但她會去把ECFA置於WTO架構之下去逐條檢驗,看是不是有不符合WTO所允許的部分存在。另外,蔡英文也有提到要跟其他各國簽訂FTA,以及要把目標朝向世界其他的市場;她認為中國在未來跟台灣不是經濟上的合作關係而是競爭關係,也就是中國的廠商可能會在技術上追上來,取代台灣在某項產品的代工地位,所以她認為台灣應該要去尋找下個產業。

因此我認為其實蔡英文有試著去發展你文中所說的第二個論述。只是基於一些因素,民進黨並沒有很系統地以及很重點式地去宣傳自己的第二個論點。而這些因素我大概想到下面幾個:

1.馬英九在辯論會時就是以一句很輕巧的方式帶過:你們民進黨不是反對ECFA,現在怎麼又變成要接受他了,這不是證明你們認為ECFA是正確的嗎?我不知道蔡英文是不是被氣到了,還是他想完整講出他所準備的議題,於是他對ECFA的著墨就只停在你所說的第一個論述。

2.我認為民進黨這次選戰是一種又典型又非典型的四不像,選戰到了後面,基本上已經不談十年政綱了,只操作傳統的選戰手法,這點我個人覺得十分可惜。可能本來的用意是中間選民跟基本盤兩邊都抓到,但從結果來看卻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

3.我想就如你所說,在野黨就算提出了方向,但都是未來才有可能的東西。更何況FTA是否能成功,牽涉到當事國以及中國的意向,不是在野黨在那邊說民眾就會相信你能做到的。如果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內,有跟其他經濟體簽過任何FTA,也許會比較有說服力,但可惜民進黨並為成功過(就我所知,當年民進黨執政跟歐盟的FTA其實就是卡在歐盟擔心中國的意向)。

Young Priest said...

另外我有一個問題想就教於CCLU。我自己是政治學出身的,雖然大學一定要修經濟學乙,但其實對整體經濟政策並沒有什麼概念。這陣子我對於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有一些想法,想提出來看看是不是可行或者根本不成熟。但是我想我提的方向大概會跟你的基本信念有很大的偏差,這點還請你多包涵。

首先我認為台灣從政治面來看在世界體系中就是個邊陲國家,而從經濟面來說或許可以勉強算上一個介於中心跟邊陲的次中心國家。所以我認為台灣的企業基本上很難走品牌路線,大概只能靠代工混口飯吃。

基於這點假設,我認為政府應該在經濟部會成立類似參謀本部的戰略規劃單位。而這個單位的任務是就是去蒐集跟分系下面四項資訊:1.未來國際經濟的方向,2.哪些產業會成為未來的主流,3.要發展該產業需要哪些硬軟體上的條件,4.這些未來的國際主流產業哪些適合台灣去發展。

有了確定的結果後,政府各個部會就開始配合去達成發展該項產業所需的資源。茲以人力資源為例說明之。比如說教育部門就應該去高中宣導,未來哪些產業會是台灣的主要產業,而跟這些產業的相關學科又有哪些(因為是未來的主流,所以在當下當然是未被注意到的冷門);而不是讓所有的學子一窩瘋地去爭讀目前最火的產業的相關學科。這樣做的好處是:替台灣未來要發展該項產業時,已經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可以投入;以及可以避免人民過渡去就讀所謂的火紅科系,以致未來畢業時該產業已經進入衰退階段無法接受這麼多的畢業生。

這樣子的想法下的台灣經濟運作是,由這個經濟部門的參謀本部,以五到十年的間距去規劃台灣產業的結構,讓台灣能確保在國際經濟結構中都能在代工這一環處在一個中間的地帶,如此可以讓最大多數的民眾在經濟上能過著比較富庶的生活。

Islaballena said...

To Eric:
其實陳政府八年有試圖推行過對歐盟農產品的產銷履歷認證制度想要透過拓展農產品市場來幫農民找出路. 不過這計畫到馬政府似乎胎死腹中, 到是新聞很常看到XX滯銷, 中國XX採購團又來之類

不過履歷認證是一個問題, 生產成本也是個問題. 當生產成本沒有辦法降低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東西運過到新地點也不見得有市場. 舉例來說: 那天上了市場買到三顆大白菜 1 歐元(40台幣) , 家人說都比台灣價格還便宜了

To Young priest:
我很好奇你有沒有研究過我國的政府組織, 過去一些經驗有讓我簡單摸過

這種幕僚組織在過去的行政院有兩個單位: 一個叫做研考會, 一個叫做經建會, 現在聽說要把兩個合起來叫做國發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

所以我們不是沒有過這種幕僚單位, 是我們這種單位不見得是在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這可能是行政整合本來就不容易, 也可能是...(?)

BTW, 那個幕僚在你的描述下很像計劃經濟, 一個benevolent centeral planner,不過很遺憾, 似乎在這個星球還沒有哪個國家在這個架構下成功過.

Anonymous said...

Taiwanese politics fascinates me. I only understand a few key issues superficially, but the passion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for all things political in an election year is second to none. I think most Americans only vote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nd in 2008, around 60% of eligible voters showed up.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have even lower turn-outs...I am guessing sub-50%??? Pathetic, if you ask me. I think the voter turn-out in Taiwan's just concluded election was 85+%...simply amazing!

I have digressed. After reading this excellent post(as usual) by CCLu, I wondered what the next best steps will be for Taiwan, economically. Frankly, I don't have a clue, but I do feel that 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aiwan to have las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if the China issue is not addressed and resolved. The Chinese are not stupid and they have done everything possible to link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Taiwan to China in the last 20 years. And now that Taiwan's economic fortune is so intertwined with China's, I am afraid that China will increasingly flex its muscles to influence Taiwan's domestic affairs. The end game for China, of course, is reunification.

Just my $0.02, which is probably 2 cents too much.

Frederick said...

不知道博主介不介意多說一些韓國經濟的發展史(特別是近代的發展)?
看了博主的文章,我還是不太清楚韓國怎樣領先台灣這麼多?不知道博主認為台灣應該怎樣競爭?

CCLu said...

To Eric,

首先那跟個人習慣的口味有關,我們在台灣喜歡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在國外有市場?

更重要的地方在於成本和獲利的關係。許多農產品運輸距離過遠就沒有多高的獲利空間了。



To Young Priest,

日本當年的通產省所作的事情類似你的描述,也曾經一度成為大家稱讚甚至模仿的對象。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人在談那個模型了。如果政府機構那麼厲害,這些公務員早就該在民營企業賺大錢了。

政府只要在補貼產業和教育機構的過程中謹慎一些,不要亂砸錢,就可以幫助資源配置不至於發生過度浪費了。大部分的問題是政府造成的,現在要他們開藥單,這個恐怕不太容易成功。


To Unknown,

我不是百科全書,韓國的發展史請找韓國通幫忙。

CCLu said...

To Ben,

The turnout rate is about 74-75%, not as high as you think. Elections are always energetic in Taiwan, but they are less so over the years. Although reunification/independence is always a big deal, voters gradually found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viate from the status quo no matter who wins the election.

I have no clue what we should do either. I'm pretty certain that those who claim they have a fix are lying. As long as we have the capital, we have the human resource, we will get by.

I know I don't have the talent to be a Nobel prize caliber economist long ago, but I still can make an ok living with whatever I've got in this field. Same thing goes to Taiwan. We will not be Switzerland, or Luxembourg, probably not even Singapore, ever, but we can still find a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re will be tons of people willing to be in our shoes. 1 billion Chinese, maybe?

I don't expect the government to have all the solutions. I just hope they don't cause more problems, and that's good enough.

Islaballena said...

To CClu,
在經濟議題上我一直以為小政府讓市場作出自由決策才叫做自由派耶, 原來這樣是偏保守派.但是我不懂, 如果"市場"機制是種自由機制, 那為何相信市場會用"保守"來形容? 這是我從過去一直覺得很conflicting的地方.

如果以左右來說, 我一直認知右派是保守派,左派是自由派, 或許是因為這樣來的? 左派在經濟議題上通常強調政府介入跟社會補助, 這種不偏重市場效率, 強調機制補貼的型態就成為經濟上的"自由派"
(我好像自問自答了, 不過如果答錯了還麻煩您點醒押)

Anonymous said...

Don't sell yourself short, CClu. If you can find a way for the Chinese to transition smoothly from an export-driven economy to a domestic consumption-based one, you may very well be the second Asian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I stand corrected on the voter turn-out number. Thanks.

I lived in Singapore for almost two years when I was a teenager. And I am glad to hear that Taiwan will never be like Singapore. Democracy is a messy business, but it is the least worst 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we know and have. For all those Asian leaders(you know who you are) who think that they can have las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without meaningful political reforms, let me know what you are smoking because I would like to have some of that too! Taiwan may not have kept up with other Asian tigers economic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but I am very impressed with what the Taiwanese people have accomplished politically during this time. Not all good things in life can be measured by GDP....

>>>I don't expect the government to have all the solutions. I just hope they don't cause more problems, and that's good enough.<<<

Now, CCLu, are you sure that you are not a Reagan Republican at heart:))

Young Priest said...

To Ivan

我想可能是因為右派比左派早出現,且左派又是針對右派的主張要求去做改變.而不願意放棄自己核心主張的右派,可能因此就被左派戲稱為保守派.

又,經濟上的自由跟社會議題上的自由,這兩個自由可能指涉的內容差異很大.

PS:我早上其實有回應你的回覆,內容也間接回應了CCLU回應的部分內容,但因為某些緣故,所以沒能順利留言.明天還有要事,之後事畢再來向兩位請教.

floyd said...

我有一個提議想請教於CCLU, 不知是否可行?
若是政府不分男女老幼, 每人每月發3000元(不扣稅), 是否會更有公平正義, 當然開源部分可能要多加稅或由節流(如減少社福支出, 政府雇員, 公勞健保等)來因應, 這樣是否會比負所得稅的概念更佳?

CCLu said...

To Ivan,

Conservative 跟右派大致上是同義的。自由派這個詞通常用在社會議題上,不用在經濟議題上面。

今天早上出門前在電視上看到一部老電影 "Heaven's Gate",它是不是超級爛片由大家自由心證。裡面有一段是一堆農場主聚在一起抱怨偷牛賊盛行,有個人說集合眾人之力用每天五塊錢的價格僱保全,一共僱五十個人,然後如果吊死或開槍打死偷牛賊的話再加發五十塊獎金。數字我記得不是那麼清楚,不過大約是這麼一回事情。這個做法是經濟上的保守和社會議題上的保守結合在一起。如果台灣是那種社會,苗栗大埔阿嬤不會自殺,她會帶著孫兒以及支持她的年輕人在家門口拿著散彈槍,看到怪手過來就來一個打一個,看看苗栗縣警察夠不夠力用優勢火力壓制。警察不夠力的話就看縣政府能不能說服中央派國軍出動。

我雖然覺得美國的槍枝政策很鬼扯,可是碰到苗栗大埔這種事情,我才了解為什麼美國憲法會保障人民擁有槍枝這種事情。連廿一世紀的台灣都還可以用的上這種憲法保障,只可惜我們沒有。



To floyd,

發錢跟公平正義何關?每人每個月發錢,錢從哪裡來?為什麼不改革稅制就好了?

CCLu said...

To Ben,

I probably would like to be a Clinton Democrat rather than a Reagan Republican, but I guess I'm still more conservative than average Clinton Democrat in economic issues.

I don't think I'm gonna do well with Republican's family value and other religious doctrine. I hope this will change in the future. I once saw Meghan McCain (John McCain's daughter) on Larry King Live. If more younger generation Republicans are like her, I can totally see myself a Republican. Even if she's pro-life, as she said in the show, she thought this is a personal choice and she respects pro-choice people making their own decisions. With her liberal view on same sex marriage and other issues being harshly criticized, I guess Republicans are still those old Republicans for now and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floyd said...

抱歉版主之前寫的太短
由於資本主義常常會造成弱勢幾乎無法生存, 而現有的社會福利措施總是造成人們投機取巧而使得錢沒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反而真的弱勢可能不知如何申請社福,
若能每人發3000, 則可避免此問題, 又可以讓所有人免於饑餓
至於錢的部分, 可以從縮減政府規模, 加稅, 印鈔, 減少社福等方式因應, 當然我不知是否可達成
以上與公平正義或許無關, 可能是我自己認為這樣較符合公平正義的概念
謝謝CCLu不吝指教

CCLu said...

To floyd,

不知道如何申請社福的弱勢,也有機會不知道怎麼樣領錢。一般人可以靠直接轉帳的方式,但是沒有銀行、郵局戶頭的人(真正的弱勢可能沒有這些),他們還是要每個月去鄉鎮區公所領?

每個人發三千,以2300萬人口來計算是690億,一年8,280億。這個數字大約是中央政府總預算的一半左右。就算是從此不用其他任何社福支出,也還有相當於總預算30%的錢要生出來。下場必然是加稅處理。

為了要發給每個人一年三萬六千元,結果要跟一些人每年多收三萬六千元的稅,有些人要交更多的稅,然後還是要解決有些人仍然領不到補助的困難。在行政成本上也會增加。

這個點子說穿了就是進行資源重分配,其實只要在所得稅不同級距的稅率上做調整,然後在現行社福金錢補助的部份盡量補破網,減少該拿錢但是沒拿到錢的人,也就是了。

由於我在原則上不是贊成加稅的人,而且這種做法看起來也不會減少行政成本,所以我不支持這樣子做。

Islaballena said...

To CCLu,

Thanks:) It indeed clears the puzzle I have in mind for years.

As for the second amendment, the more I learn of it, the more I like the ideas behind the scripts. The key idea is to allow people having the capacity to fight against tyranny; also to protect their property rights. Such serious intention is not quite straightforward for most people in Asia, where the "nation" hold the absolute authority.

floyd said...

感謝釋疑, 我也不贊成加稅, 尤其政府只會愈來愈大愈花錢

Allen said...

話說蔡英文一說她的偶像是柴契爾夫人嚇翻了某些台灣左派,儘管她所讀的倫敦政經學院是號稱很重視左派論述的,但是她應該也見證了八零年代初期柴契爾夫人崛起,某程度來說可以確定她的意識形態可以左右擺盪得很好,不過這次幾乎不向企業募款大概也嚇翻了台灣這些企業家就是,順帶一提如果去看二戰後美國歷任能夠連任的總統在第二任當選得票都是增加的,就算是被妖魔化的尼克森還是小布希從來沒有一個是衰退達到七%這現象還挺有趣的....

CCLu said...

我想我錯過了她說她的偶像是 Margaret Thatcher 這一則新聞,不過我記得看過她說要節制政府規模,由於她的英國求學背景,我那時候的確也想到了鐵娘子。

蔡沒有贏得大選,所以我們沒有直接觀察她施政的機會。以她先前的記錄來說,我的猜測是她上台大概對公務員來講不是好消息。要減少政府支出,還要增加社福,又不太可能裁減軍事和教育支出,大概錢只有從公部門裁減生出來了。

Islaballena said...

I just found in the epilogue such sentence "回想一下自己投票時候的動機,有哪個人是因為單一的理由投票的?" and take a second thought.

honestly, I personally feel people vote for a single reason. For example, some people did vote for the stabl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regardless how poor KMT has done on labor and social distribution issues.

I do think voters have their unobserved preference in issue priority. what political party should do is to lure more information on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