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1, 2011

Is the World We Knew Over?

For financial economists at least?

雖然參議院把眾議院發言人 Boehner 提案並在眾議院驚險通過的法案迅速否決,同時原先預定在美東時間星期日上午一點的參議院提出的法案投票延後到下午一點進行,不過目前的跡象顯示我們應該有不錯的機會在截止時間到達之前看到美國國會兩黨達成協議。

事實上,大部分的經濟學家並不擔心美國聯邦政府公債 default。如早先在這個 blog 裡面談的,即便沒有辦法以公債補足預算缺口,聯邦政府也會調整支出優先順位而不是兩手一攤什麼都不付。在這個過程中,公債利息支出並不是最先被犧牲的對象。

即便如此,美國聯邦政府公債目前已經面臨負向評價甚至降級的危險了,而且就算是舉債上限提升也不見得可以改變這個命運。S&P早先聲明如果最後過關的方案沒有辦法在未來十年刪減 $4 trillion 或更多的支出,他們仍然有可能把美國 Treasury 從 AAA 降下來,而目前國會兩黨的提案大概是在 $2.4-2.5 trillion 左右。不過 S&P 後來也在國會聽證會中修改自己的說法,表示即使少於 $4 trillion 也可能可以接受,不過他們並沒有提可以低到哪裡。

無風險資產報酬率一直是財務經濟學眾多理論中重要的一環。雖然 CAPM 裡面也有用 zero-beta portfolio return 來取代無風險利率的方式,不過畢竟計算較複雜且不易得到共識。暫時間我們一定會假設 Treasury 降等對理論和實證估計沒有影響,不過真的是如此嗎?

老實說,很可能的確沒有什麼影響。Wall Street Journal 最近有兩篇文章談到如果 Treasury 被降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WSJ, 7/25/2011, "The US Can Lose Its AAA Rating Without the World Ending" by Mark Gongloff

WSJ, 7/30/2011, "Lessons of Lower Ratings" by TOM LAURICELLA

這兩篇文章拿其他曾經被降級的主權國家來談美國可能發生的狀況,最重要的對比大概是日本。日本在 1998 年被 Moody's 從 Aaa 降到 Aa1,這時 S&P 還沒有動作。一直要到 2001 年 2 月 S&P 才把他們降到 AA+。在被降級之後,日幣匯率、日本利率和股票市場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信用評等公司的評比遠不如總體經濟的影響來的大。美國的情況在許多面向上不同,首先美元是國際通用的交割貨幣,聯邦公債也是許多國家央行持有的美金資產,跟日本公債絕大多數為本國人持有不太相同。不過就算考慮這些問題,我們也很難判斷會有多麼不同的結果。利率不是由評等決定的,是評等改變了以後會影響投資人的需求,從而改變均衡價格以及殖利率。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原先美國聯邦公債的持有者能夠怎麼做?就以台灣央行為例,我們能夠把美國公債賣掉,然後轉成什麼商品?有多少金融商品可以容納從美國聯邦公債出走的資金?

當然不是說完全不會有影響,特別是短期之內可能由於市場面臨從未見過的情況產生恐慌性的賣壓。不過仔細想想,Treasury 被降等之後需求不容易有太大的變化。如果違約那是另外一回事情,這會立刻影響市場的流動性。有些預計要使用利息收入的沒有這筆進帳,很快會引起連鎖倒帳的反應。同時持有 Treasury 的人也不容易轉手,這會讓公債價格迅速下跌,使殖利率大幅升高。因此大部分的經濟學家都不認為美國政府會真的讓公債違約,而會犧牲其他的東西。假使只是降級一級的話,日子大概不會有什麼變化。

不管接下來談判如何,短期波動會很嚴重,但是長期來講影響倒不大,反而是刪減支出對於經濟的影響可能還來的大一些。

When you have allies like this, You don't need enemies

目前兩黨情況看來共和黨差不多把應該要贏的一局輸掉了。昨天眾議院通過的那個法案,正是 "win the battle, lose the war" 最好的寫照。我昨天早上看到了 Boehner 的法案驚險過關的新聞後就出門,直到晚上才回家仔細看新聞。Boehner 為了湊足他要的票數 (最後是 218 票,比最低所需的 216 票只多一點點),被迫把平衡預算條款以憲法修正案的方式納入包裹裡面,以爭取 Tea Party 的支持。他拿到了票,不過這個法案在參議院想當然耳的被秒殺。WSJ 的幾個報導都指出這是個民主黨仍為多數黨的參院根本無法接受的法案。早先包括 The Economist 在內都支持接下來的財務改革應該要從增稅和節省支出雙管齊下來進行,CNN 的民調也顯示美國民眾對於增稅並不像共和黨所說得那麼反對,特別是增稅的對象主要是有錢人。CNN 以及 New York Times 如果在報導中比較支持民主黨並不為奇,不過 The Economist 應該在這裡還算是中立。目前在檯面上的法案已經把增稅拿下來,共和黨已經算是取得初步的勝利了。這其實並不意外,民主黨的籌碼是參院多數和如果法案由總統提出共和黨不易湊到足夠的三分之二票數在眾議院否決。如果要搞到這個地步,接下來的選舉大概也不用選了,畢竟現在民意並沒有站在總統這一邊,共和黨也不是一意孤行。

不過在 Boehner 為了得到 Tea Party 的支持使得整個法案大幅度往右傾斜,在這個法案出局之後,共和黨本身缺乏共識的現實也很明顯的攤在大家眼前。接下來的法案變成由總統和參院民主黨來主導,共和黨可能已經錯過最好的機會了。

自己陣營裡面的極端份子往往比敵人更傷腦筋,這看起來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事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