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8, 2012

It's Time for Me to Boycott China Times, Again

以前認真經營棒球 blog 的時候,我曾經因為中國時報記者製造假新聞而報社沒有認真處理拒看該報。自從 2008 年開始 WSJ, New York Times 和 The Economist 精彩程度不下小說,所以我開始把寫 blog 的重心移到這邊來,當年的那些不滿雖然沒有消失,但是都留在那邊。

這兩天發生的事情,讓我覺得有必要再度表達我對這家報社以及它所處的媒體集團的強烈不滿了。

先談經濟學,我們看旺旺的中嘉購併案。這個案子公平會應該直接打掉,但是他們死抱著條文不予處理,最後落到 NCC 手上。旺旺集團底下已經有中視、中天等電台,如果再買下系統台,對於性質與中視、中天相近的電台將形成不公平競爭。台灣的有線電視現在已經收束成分區獨佔的形式,即便表面上看起來一區有兩家或三家的地方,實務上他們也都彼此劃分地盤,井水不犯河水。換句話說,除了 MOD 和衛星以外,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並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以 MOD 和衛星電視上架的電台尚有所不足來看,系統業者的區域獨佔權力必須認真對待。

台灣目前的頻道商全部擁有的頻道數有兩百多台,而在數位化之前能夠容納的電台數目大概只有一半左右。這給予了系統業者相當大的權力,讓他們可以藉由誰上架誰不上架的選擇來影響市場競爭。一個沒有辦法上架的電台,就算東西做的再好也是無法跟別人競爭的。如果系統業者同時擁有頻道,不需要修過什麼進階的經濟學課程,大家也可以猜想的到會發生什麼事情。除非有外力介入,否則系統業者一定會為他們自己的電台排除競爭對手。最極端的方式是讓那些電台無法上架;就算是上了架,也可以把電台排在不受歡迎的頻道。譬如說如果所有新聞台都排在 30-40 台之間,但是某水果新聞台就直接丟在購物台之後、宗教台之前。每個人瀏覽頻道的方式不同,不過有很多人是使用上下鍵在想看的區間之內遊走,大家以為這樣子該水果新聞台會有多少人看到?這一招現在可以用,將來數位化以後仍然可以用。

雖然中嘉的佔有率以全國來說並沒有到達公平會必須把案子否決的程度,可是對於他們所在的區域來講跡近於獨佔。而以台灣頻道眾多,大部分頻道其實經營不易、廣告收入有限的現狀來講,只要有這樣一塊區域經營困難,在跟性質相近的頻道競爭時就容易受限於經費而無法得到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了。不只對於該區域的閱聽大眾來說失去了透過市場競爭所能看到最好的節目,對於其他區域的閱聽大眾來說也一樣。

在公平交易法裡面並沒有明文列出上面這個分析所描述的條件,但是這並不代表公平會就應該完全無計可施。如果該會只能照著死板的條文走,完全沒有解釋的機會,那麼我們其實不需要公平會委員,只要把這個會留下公務人員然後併入法務部和其他相關部會就可以了。這個案子如果在美國,我相信會被司法部給擋下來,問題就在於影響市場公平競爭。

然後到了 NCC 這個機構,事情更走的荒腔走板。陳正倉老師等三人早就退出這個案子的審查,然後蘇蘅主委等剩下的四名委員也一直無法做出決定,一直到星期三才在馬拉松談判後有條件的同意購併案,要求旺中集團跟中天新聞台切割。這對於競爭來講幫助有限,因為整個旺中集團並非所有部份都是上市公司,不管是股東或是財報揭露都不完全,公司治理非常不透明。

即使是這樣  NCC 還是很快被打了個耳光。



這些事情當然讓人不滿,但是失職的是政府機關。

真正讓我火大的是中時集團用報紙和電視媒體攻擊反對購併案的學者。首當其衝的是中研院黃國昌。他比我小兩屆,在大學的時候我們就很熟了。這麼多年下來,雖然平常不是那種沒事會聚在一起聊天的朋友,但總是會有機會在一些婚喪喜慶的場合碰到。

中時昨天用這樣一篇文章來攻擊他:

中國時報 7/27/2012 “錢從哪裡來?黃教授給個交代吧” 呂紹煒/特稿

中時在戒嚴時期有不少跑黨外新聞的記者,學運社運都看過不少,讓那些老前輩回來看看現在這些鬼扯淡,不知道會有什麼感想。任誰都知道就算動員個三千人堵在 NCC 門外,要過不過還是看四名跟蔡老闆談判的 NCC 委員,如果學者或學生的壓力有用,早就發生作用了。黃國昌又不是第一天出來抗議的,他當然知道這種事情。這個學弟是蠻熱血的,我不知道為了有意義的事情他肯不肯掏自己的腰包,不過像這種沒意義的事情要他掏腰包大概是沒可能的。指控別人發走路工,既說不清楚金額若干(連人都有照片,問不出發了多少人一共多少錢來?),更說不清楚錢是哪裡來的。這種新聞一點專業也沒有,連抹黑的專業都欠奉。

這個只是讓人光火,還用不著在 blog 上面罵人。接下來旺中集團朝向新聞媒體的新低點邁進:

工商時報 7/27/2012  “黃國昌 帶頭反旺中” 本報記者/台北報導

這篇文章低級到抓下面這張照片來批評黃國昌。


呃,亂丟煙蒂是不好啦。不過討論公共議題到了這個地步,這個媒體集團的水準低落可見一斑。文章還沒有到達最低點,最低處總是出現在電視的。


這張照片應該是從中天新聞截圖截出來,我是在這個 Facebook 連結看到這張圖的。連杏壇蒙羞這種標題都下的出來, 我真的很同情在中天工作的記者,要有什麼樣的臉皮、什麼樣的修養才能夠上班執行老闆交付的任務。下面是另外一段影片,水準低落就不用多說了。


資料還在繼續累積,中天居然還打自己人的耳光。


局勢發展到現在,看起來所謂的「走路工」是旺旺自導自演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幾個月前聽傳播學界的朋友告訴我有人善意警告他們說旺旺集團派狗仔隊跟監這些反對中嘉購併案的學者。那時候我們當作是笑話一則,因為很多人根本早上進了辦公室之後除了吃飯和上課之外就不出來,一直到晚上七八點甚至十點以後才回家。這種人要跟監說容易是容易,不可能跟丟,不過跟一天恐怕也拍不到兩張照片,能用的更少。就算真有這種計畫,大概執行個一天兩天就放棄了。從這次的事件看來,這個狗仔隊跟監的事情恐怕不是空穴來風,搞不好真有這回事情。NCC 管不了報紙,看看他們對電視台這樣荒腔走板的新聞會不會講話。

如果使用 Chrome 瀏覽器的話,可以參考下面這個網站的指示,可以把中時或其他相關的網站給 block 掉:

How to Block a Website in Google Chrome

Thursday, July 26, 2012

Who Should Stay and Who Should Go

暑假是做研究的時間,所以很久沒有更新。老實說,對於歐債的進展我也感到厭煩了。雖然偶有雜音,不過目前看起來 end game 是沒有人要退出歐元,最起碼在風暴過去之前不會。而希臘等國也會努力縮減政府支出,前一陣子的成長優先論在目前這個經濟環境之下不容易取得論述權,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成功。

在這段時間,有幾個有趣的討論值得一提。首先是 New York Times 的 6/26/2012 Op-Ed "To Save the Euro, Leave It", by KENNETH C. GRIFFIN and ANIL K. KASHYAP。

如同標題所示,他們建議一個國家應該離開歐元,不過不是大家所想的希臘,而是德國。在德國離開歐元之後,歐元可以對美元及其他貨幣貶值以「挽救」歐洲不振的經濟。 德國脫離歐元在實務上也比較可行,因為他們的經濟健全,居民會樂於將貨幣轉換成德國馬克。大家都還記得前一陣子希臘大選之前,希臘人因為擔心退出歐元而使得大筆資金流出希臘。德國當然會面臨類似的問題,不過拒絕現金流入不像拒絕現金流出是個大問題。

德國也是到目前為止仍然維持歐元和馬克兌換的歐元國。到目前為止,馬克仍然在市面上流通,也仍然可以合法轉換成歐元。其他國家的貨幣都已經喪失法幣的資格了,馬克還沒有。

WSJ, 6/27/2012, "A Weaker Euro Could Rescue Europe" by Martin Feldstein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像  New York Times 一樣主張要德國退出歐元,但是也認為歐元應該要貶值。Feldstein 是Harvard 的教授,曾經在 Reagan 時代做過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的主席,是相當重量級的學者。

John Cochrane 在他的 blog 裡面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他以曾經酗酒的人戒酒做比喻,認為不能夠在遭遇到重大挫折後以「現在喝一杯來安慰自己,明天起重新戒酒」來面對問題,因為明天還是會以同樣的藉口來喝下一杯。經濟發展不能夠靠貨幣貶值來救,那是飲酖止渴。

我的意見是 New York Times 那個要德國退出歐元的點子雖然比較創新,也比要希臘、西班牙等國退出來的可行,不過仍然是走不通的。Cochrane 的顧慮在德國退出後有可能成真,一個缺乏德國這樣有紀律的國家的貨幣聯盟,的確有可能會持續貶值來刺激經濟,直到進口品太昂貴無法負擔以及遭遇貨幣和貿易戰爭的威脅為止。同時當德國退出後,投資人對於除了德國之外的歐洲大陸參與歐元的國家能否償還債務更感到憂心,資金會從區域流出,像是先前的希臘一樣。在這些國家享受到貨幣貶值帶來的競爭力之前,資本的流出有可能把這種競爭力大幅度抵消。因此在這個當下把德國和其他國家分開也不是可行的點子。

至於歐元貶值這樣的看法我倒是比較偏向 Feldstein 這邊。看一下美金對歐元的匯率,任何人都不難看出歐元在有限的歷史中仍然不算在歷史低點。如果美國可以承受的話,讓歐元逐漸降到 1:1 對歐洲來說比較可以振興他們的經濟。有德國在裡面,也多少可以說服投資人這個貶值不是沒有底部、會一直持續下去的。


當下的問題在於美國能不能夠承受的起歐元這樣的貶值,以及熱錢回流是否會失控。我們唯一可以相信的事情是歐洲市場在一年多之內不會有顯著的改善。